2021/11/28

牧養材料(六)召會生活 第四題 我們是什麼

約一22 他們說,你到底是誰?叫我們好回覆差我們來的人。關於你自己,你怎麼說?
彼後一12 你們雖已知道這些事,且在現有的真理上得了堅固,我還要常常提醒你們。

在現在的真理上得堅固

我們之所以在這裡,乃是因著神給了我們一個特別的呼召。彼後一章十二節題到“在現有的真理上得了堅固”,這句話也可以譯為:“在現在的真理上得了堅固。”“現在的真理”也可以說是“今天的真理”。我們需要問神說,“神啊!什麼是現在的真理呢?”

十六世紀所恢復的真理

從第十六世紀開始,神一直恢復不同的真理。第十六世紀乃是改教的時代,這是一個大轉機。我們要把改教以後的歷史,分作四個時期來看:第一個時期是改教時期,第二個時期是改教後十六至十八世紀時期,第三個時期是十九世紀,而第四個時期則是今天二十世紀時期。

我們先來看十六世紀路德的改教。他乃是恢復“因信稱義”這個真理,這是個特別的恢復。

十六至十八世紀真理的恢復

接著,我們來看十六至十八世紀時期。一五二四年,在德國有一班主張再受浸的信徒(重浸派,Anabaptists)被興起。過了十二年,在一五三六年有喀爾文被神興起。最後在蘇格蘭,他們有了一個開始,成立了蘇格蘭的長老會。

這時在德國有施本爾(Spener)弟兄被神興起,他在一六七○年成為德國法蘭克福(Frankfurt)路德會的牧師,當時路德會已落在一種形式的宗教裡,他在讀經時,發覺路德會中滿了人意,是神所不許可的。故此,他開始帶領人實行林前十四章的教訓。

到了一七三二年,一個世界最早的布道團體產生,就是所謂摩爾維亞弟兄們的團體(Moravian Brethren)。他們乃是頭一批往世界各地布道的弟兄們。

同時,在天主教中間也有新的發現,有一班屬靈的人被興起來。蓋恩夫人(Madame Guyon),生於一六四八年,死於一七一七年;她對於如何與神的旨意聯合、如何捨己等更有認識。

十六世紀的改革,不但影響了屬靈的世界,也影響了政治社會;而十八世紀的改革,主要的影響還是屬靈的一面。在十八世紀的運動中,最值得題起的是非拉鐵非召會的見證,他們匯合了先前所有主要的恢復。在他們中間,你可以找到各種主要的真理。

十九世紀裡真理的發現

一八二七年在愛爾蘭的都柏林,有一班弟兄們,其中有克羅寧(Cronin)、格羅夫(Groves)、達秘(Darby)等,看見召會中有許多事是死的,沒有生命,只有儀文,就開始求主指示他們,聖經所啟示的召會應是如何。經過了禱告與交通,他們感覺到應起來照著林前十四章的原則聚會,於是就開始在一位弟兄的家中擘餅。

除此之外,弟兄們對千年國度、被提的問題,以及但以理書、啟示錄等的預言解釋,都有許多的發現。

此後,在英國還有慕勒(George Muller)弟兄被神興起,他在禱告的事上和對神話語的信心,都有很好的學習。

神又得著一個姊妹,就是賓路易師母(Mrs. Jessie Penn-Lewis)。賓路易師母乃是一個真正背十字架的人。因著她的經歷,就吸引了許多信徒也開始追求十字架的真理。我們看見神真理的發現,乃是越來越進步、越來越完全的;到了十九世紀末,差不多所有的真理都漸漸被恢復了。

二十世紀裡真理的進展

一九○四年間英國威爾斯(Wales)有大復興,在這復興中,有些地方全城的人都得救了,以致再沒有可以傳福音的對象。除了福音之外,有許多五旬節的外表現象也在他們中間產生。

我們從他們學到了兩個大的真理:第一,聖靈復興的工作乃是藉著一班被壓彎、被折服的人帶進來的。第二,從那時起,在許多人當中,開始對邪靈的工作有認識。

神今天的工作以及累積的啟示

我們知道神的真理乃是積蓄的,而不是推翻已往的。所有已往神的真理,都是今天的根基,我們今天所看見的,都是神累積的啟示。

從一九二六年開始,我們釋放了許多關乎救恩、關乎召會、關乎十字架的道,也為這些事作了許多的見證。到了一九二七年,我們更專一注意到十字架主觀的工作。今日我們所說的,乃是以復活為生命的原則,它不是一個道理,而是一個屬靈的事實。以後,神又叫我們看見基督的身體是什麼,它的實際在那裡。我們認識到基督的生命只有一個,故此召會也只有一個。到了一九二八年二月,我們才開始提到一些關乎神永遠旨意的事。我們乃是到了一九三四年,才認識神一切的中心都是在基督身上。基督乃是神的中心,也是神的普及。

神的得勝者,就是一班代表全體領先站在死地的人,他們與召會的關系,乃是錫安與耶路撒冷的關系。神對耶路撒冷的要求,都歸在錫安的頭上;錫安被得著,就是耶路撒冷被得著。等到錫安與耶路撒冷都被得著的時候,神的心意就滿足了。

發出呼召

我們的工作乃是呼召神的兒女,回到神中心的旨意裡,以基督為萬有的中心,以祂的死、復活、升天為一切的根基。這是歌羅西一、三章的信息。我們認識召會在新約聖經裡的地位,這地位是崇高的、屬靈的。我們為著一些西國差會所給我們帶來的幫助感謝神,然而神今日叫我們看見的,乃是將一切帶回到神中心的旨意裡。今天我們的工作,乃是回到聖經中的召會立場去。

神所有的真理,都是以召會為出發點。保羅乃是先被放在安提阿的召會中,以後才有在安提阿召會中被打發的事發生。我們今天所傳的真理,都是以召會為出發點。這是我們的工作、我們的見證。

我們四方面的責任

今天我們有四方面的責任:對罪人,我們需要傳福音;對撒但,我們需要認識屬靈的爭戰;對召會,我們應持定今天所看見的;對基督,我們應見證祂在凡事上居首位的事實。(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十一冊,一四九至一五四、一五七至一五九、一六一至一六八頁)

參讀: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十一冊,第三次得勝聚會的信息,第四篇。

2021/11/20

牧養材料(六)召會生活 第三題 主的恢復

約壹一1 論到那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話,就是我們所聽見過的,我們親眼所看見過的,我們所注視過,我們的手也摸過的。
約壹二24 至於你們,務要讓那從起初所聽見的住在你們裡面;那從起初所聽見的若住在你們裡面,你們也就住在子裡面,並住在父裡面。

“主的恢復”的意義

“恢復”一辭的意思是說,一樣東西原初有,後來失去了,現在需要回復到它原初的光景。“恢復”這辭略嫌簡單,但我們說到主的恢復,把它應用到全本聖經的啟示上,就看見它是既深奧又緊要。可以說,全本聖經的啟示乃是啟示恢復的事。(關於主的恢復,一頁)

主的恢復乃是恢復聖經(神的聖言)所啟示的神聖真理(提後三16)。歷代以來,聖經所啟示的真理已經被遺失、忽略、誤會、誤解、且被人錯誤的教導。因此,需要有主的恢復。在早期使徒時代,在教父時代,在召會大會時代,在天主教同教皇制度時代,在更正教實行時代,主一直借著那些愛祂、並愛祂聖言的聖徒,恢復一些被遺失、誤會、誤解、並錯誤教導的真理。(關於主的恢復和我們當前的需要,七至八頁)

主恢復的第一面——神的啟示

神的啟示就是神的說話,從舊約的摩西起,到新約的使徒約翰,歷時一千五百多年,神一直在說話;祂所說的話集合在一起,就成了今天我們手中完整的聖經。所以聖經最後一卷,啟示錄的末了就說,不可在這些話上加添什麼,也不可刪去什麼(二二18~19)。

主恢復的第二面——神人的生活

主恢復的第二面,就是神人的生活,也就是信徒必須有的一種生活。世人所強調的是倫理道德的生活、宗教的生活,然而這些都不是神所要的。神所要的乃是神人的生活,就是神與人共同的生活。

主恢復的第三面——召會的實行

召會作基督宇宙的身體,乃是神宇宙的家,也是神的國(弗一23,提前三15~16,太十六18~19)。基督的身體、神的家、神的國,三者就是一個;基督的身體就是神的家,神的家就是神的國。

這個基督宇宙的身體就是神的家,就是神的國,出現在各城,成為各城的地方召會。聖經給我們看見,一城只限一會,為保守合一,避免分裂(申十二5~18,徒八1,十三1,啟一4,11)。各地的召會雖因地理而分散,卻不可因任何道理或事故而分開(林前一10~ 13)。(三一神終極完成之靈與信徒重生之靈聯結的果效,七八、八六、八九至九一頁)

參讀:關於主的恢復,第一篇;關於主的恢復和我們當前的需要,第一篇;三一神終極完成之靈與信徒重生之靈聯結的果效,第六篇。


2021/11/14

如何為主用 第二篇 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出代價

實際的追求是在日常生活中

我們都曾經立志追求屬靈長進,追求為主所用;但這樣的立志追求,多半流於形式而不符實際。實際的追求應該在日常生活中,並且是在生活的每一面。可能你是在遊山玩水,但你還是在那裡追求;可能你是在陪人談天說地,卻也是在那裡出代價。我們應當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面出代價,追求主。

我們看不出主在地上時,曾主持過一次正式的聚會,因為祂從不拘形式。祂是在日常生活中,帶領著門徒追求,即使在行路的時候,也是在那裡追求。(太五1,八23,九10,十三1~2,10,36,十六13,十七1~2,二四1~3。)舊約的基甸和跟從他的人受試驗,也是在日常的生活中,那個試驗是在飲水的事上顯明的。(士七4~8。)屬靈的事都是這個原則,並不是等進了房間,纔禱告,纔追求;也不是等進了會所,上了講臺,纔講道,纔作工,那都是宗教的形式。

反過來說,無論在山上或海邊,在行路或起居,隨時都可以追求。在生活之中,更能看出我們是否真的要主,是否真的能為主用。若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作工,那麼在正式的時候定規也作不了工。真實作工的人,乃是在平時的生活起居,行為舉止間,能給人屬靈的幫助、屬靈的供應,這纔是實際。我們的生活必須是實際的,而不是宗教的。我們每天所接觸、所遭遇的,隨時隨在,都是我們出代價、追求為主用的機會。

一個基本要付的代價

在日常生活的追求中,有一個基本的代價,是我們必須學著付出的,那就是年幼的要從年長的得幫助,年長的也要盡力幫助年幼的。真實追求屬靈長進的人,能在主面前被顯出的,必須顧到這兩面:一面,有甚麼人能給我幫助,我就盡力去得幫助;另一面,有甚麼人需要幫助,我就盡力去幫助。這是實際的追求。然而,我們的光景卻常常是年幼的找年幼的,年長的找年長的;這不是真實的追求,也不是出代價,反而可能是出於人的愛好。一直要找年齡相仿纔談得來的,不是代價,乃是愛好。一直要兩人情投意合纔在一起的,這個應當拆毀。年幼的不肯找年長的,是因為不肯出代價;年長的不肯找年幼的,也是不肯出代價。這種情形,多半是因為落在肉體裡,和不肯否認己的緣故。

雅歌第一章裡,那個女子一面追求主,一面還要牧放她的山羊羔。(8。)所以,我們若忽略年幼的,在主手裡就沒有多少用處。年長的找年幼的,是因為覺得有責任應該幫助他。年幼的找年長的,是因為覺得該得幫助。這樣纔是正確的事奉。

我們絕不能等到聚會時纔事奉,即使平時上班、作家事,甚至出外旅遊時,也應當能事奉。這好比作母親的,不僅在家裡不忘記她的孩子,就是在她出外工作、辦事或遊玩時,也不會忘記她的孩子。真實追求的功課,乃是在日常生活中;真實作工的時候,就在平時。

認識自己的地位,站住自己的地位

在教會生活中沒有定型的年幼者,也沒有定型的年長者;每一個人都是年幼者,也都是年長者。雖然如此,每一個人還是必須認識自己的地位,守住自己的等次。無論在工作上,或在召會中,甚至是眾人聚集在一起時,年幼的該像年幼的,年長的該像年長的。每一個人都當堅定的站住自己該有的地位,學自己該學的功課,一直站住自己的地位,出代價。

宇宙中一切的事物,都有其定律,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,失去他在宇宙中該有的地位,而能得到祝福。凡離開自己地位的,在宇宙中定規失去他該有的那一個福分。在家庭中,兒女作得越好的,就越站住兒女的地位;父母作得越好的,也越站住父母的地位。在召會中也是如此,聖徒們長得越好,越能站住自己的地位。聖經說,年幼的要順服年長的,(彼前五5,)年長的要顧到年幼的;(參1~3;)我們各人都該知道自己的地位,不要一直等別人發號命令,靠別人來安排,要一直站在自己的地位上,出代價學自己的功課。

每一個人,都應當清楚認識自己的地位。真實學功課,認識自己地位的人,面對擺在面前的食物,就是再壞也不敢說甚麼;就是喫了會毒死,也只能不喫,卻不能任意說甚麼,因為他沒有說話的地位,也不是說話的時候。真實學功課的人,在該說話時會盡力的說,但在不該說話時,就會閉口不言。真實學功課的人,是一直守住自己的地位,開會時該他說話他就說,但一到會外,就守口如瓶。認識自己的地位,並站住自己的地位,出代價,這就是學功課。

我們務要一直學習出代價,纔能在主手裡有用處。大家在一起時,應當顯出年長、年幼的地位,這樣的情形越明顯,祝福就越多。在一個召會中,這樣的等次越明顯,召會就越剛強。年幼的不要感到羞恥,年長的也不要覺得驕傲。不要以為人管我們,是苦待我們;要知道,年幼的能聽年長的,乃是一件榮耀的事,也是最甜美的事。不管前面弟兄或年長姊妹有沒有錯,我們的地位就是聽話,我們在他們面前沒有說話的地位;一旦任意說話,就會失去祝福。

挪亞醉酒赤身露體,這是大錯;但他的兒子,迦南的父親—含一說話,就失去了祝福。(創九20~27。)在召會中一有閒言閒語,就定規失去祝福。不要以為三言兩語是小事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有一個功課是必須學的,那就是認識自己的地位;這個需要出相當的代價。

兩面的代價

我們必須出的代價有兩面:一面是我們裡面的感覺,另一面是主給我們的真理亮光。平時我們裡面所感覺的,大多是零零碎碎的;那些重大、豐富、高深的事,多是在真理裡。有關這方面,講得最多的就是馬太福音;馬太福音是一卷關乎國度的書。國度在我們身上的意義,一面是諸天的掌權,另一面是代價的要求。幾乎整卷馬太福音都在講代價的要求,最重要的就是五至七章、十三章、二十四和二十五章。

馬太五至七章就是山上的教訓,說到國度的實際。十三章就是在海邊講的比喻,說到國度的外表。二十四、二十五章就是在橄欖山上的豫言,論及國度的實現。國度的實際和國度的實現,都是在山上講的,因為只有上山的人,纔能有分於國度的實際,並在將來能進入國度的實現。當日跟從主的人雖然眾多,卻只有少數的人,聽見國度的實際和國度的實現。那些聽見的人,乃是跟從主上山,又到主面前來的。換句話說,那些人就是出代價,並且與主有交通的人。國度的外表是在海邊講的,『海』指撒但所霸佔、所敗壞的世界。在這世界中的人,只能聽見國度的外表,卻看不見國度的實際和國度的實現,因為他們沒有出代價上山,到主那裡去。

馬太福音這三段教訓所論及的內容雖異,卻有一點是相同的,就是每一段都有出代價的要求。馬太五、六、七章,要求我們出的代價,是我們整個的人,和整個人生的生活,要完全為著主付出代價,達到更高的義,並進窄門、走小路。馬太十三章要求我們脫離大樹和麵酵,作麥子,作芥菜種,作麵,也就是要求我們被磨碎,纔能給人生命的供應。十三章同時要求我們,作寶貝(包括寶石)和珍珠,也就是要求我們經過聖靈的火燒,和苦難的重壓,在主面前纔能有價值。二十四、二十五章要求我們出的代價,乃是在生命方面要買油,在工作方面要忠心。在生命方面要買油,就是在日常生活中,撇下外面的一切,而顧到內住的聖靈;在工作方面要忠心,就是隨時隨地把所蒙的恩賜,供應出去。

出代價與接受救恩的關係

我們都知道,神的救恩有兩部分,第一部分是叫我們因信,得赦罪並得生命;第二部分,是神要把祂自己作到我們裡面,叫我們與神調和為一。接受神救恩的第一部分,所必須的條件是信。認真說,出代價就是接受神救恩的第二部分,所必須的條件。因著神的救恩裡有這兩部分的講究,所以我們接受救恩時,也就有兩部分的條件。人接受赦罪和生命時,只要『信』就彀了;但人要得著神將祂自己作到人裡面,調進人裡面,就必須有第二個條件,這一個條件就是『出代價』。

出代價的意義

『出代價』就是將神之外的一切,都為著神救恩的第二部分擺在一邊。無論是自己、肉體、血氣、性情、家庭、宗教,或財物、名利、地位、前途等,凡是神之外的事物都得捨棄。這些該捨棄的總和,就是主在路加十四章三十三節所說的『一切』,也就是使徒在腓立比三章八節所說的『萬事』。主說撇下一切,是為要跟從祂;使徒說丟棄萬事,是為要得著基督。這都是說神在基督裡,要把祂自己作到人裡面,叫人和祂聯結並調和。為此,需要人把神之外的一切,無論是好、是壞,是過去的,是將來的,都得捨棄擺在一邊。

這樣看來,代價是有許多面的,如馬太五至七章、十三章、二十四至二十五章的代價;腓立比三章的代價;啟示錄三章十八節的代價;此外,還有關於賞罰教訓裡的代價。(林前三8,14~15,九18,24~25,來十35。)這一切的代價,都不外乎一個原則,就是凡在神之外的一切事物,都是我們該出的代價。凡一事一物與神合不來的,頂撞神的,或代替神、頂替神的,我們都得擺在一邊。若不是這樣,我們就是沒有給神足彀的機會、足彀的地位,得以自由的把祂自己,作到我們裡面。也可以說,我們就不能豐富的經歷神自己。

千萬不要以為,主說撇下一切,是太過;更不要以為,使徒說丟棄萬事,是太難。要知道,主和使徒所以這樣說,乃是因為在經歷神、得著神這件事上,必須將神之外的一切,也就是萬事,都撇下、都丟棄纔可以。這不僅是條件,也是事實上的需要。如果我們仍憑自己活著,神就不能在我們裡面作生命。如果我們倚靠許多人、事、物,而沒有把全人交給神,神就不能在我們裡面,作我們的一切。若是家庭、妻子、兒女,比神更甜美,神就不能在我們裡面,作我們的一切。若是學問、名利、地位、前途,比神更可愛,神就不能在我們裡面,成為我們的享受,作我們的組成。

如果我們一面相信神,一面又把神之外的一切,作為我們的一切,叫我們倚靠這一切而活,那麼我們永遠的得救,雖然沒有問題,但要神把我們作到一個地步,叫我們與神完全調和為一,是絕對不可能,也絕對作不到的事。這不僅是因為我們沒有履行條件,在事實上也是不可能作到的。這個事實就是我們沒有出代價,而出代價乃是神把祂自己作到我們裡面,與我們調和為一的條件。

有人說我們這樣講出代價,是輕看了主救恩的效力。豈不知他們那樣說,纔是不合真理的。因為赦罪和生命那一部分的救恩,只要信就可以得著;但我們若是要讓神調進來,使我們無論立志行事,都有神在裡面運行,(腓二13,)並且活著就是基督,(一21上,)叫基督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,(20下,)就必須出代價。僅僅憑信是無法達到那個地步的;整本新約聖經找不出一處經節說,僅僅憑信就能有那樣的結果。保羅明說,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裡面運行,因此就必須恐懼戰兢的順服;(二12;)要活著就是基督,就必須生死不顧;要得著基督,認識基督,曉得祂復活的大能,就需要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。(三8~10。)這難道不是出代價麼?神救恩的第二部分,事實上是需要我們出代價的,這不僅是條件的問題,也是事實的問題。

出代價的用處

出代價的目的是要給神機會,在我們裡面作祂所要作的。出代價的意義,是讓神在我們裡面得著地位,在我們裡面作我們的生命,並且是毫無攔阻,毫無限制,毫無難處的,把祂自己豐豐滿滿的調在我們裡面。我們的生活、愛好、趨向、前途、利益,都要換成基督,因為祂要來頂替我們的一切。我們要把自己的一切交出去。多交的多得,少交的少得,不交的不得,全交的全得。我們必須出代價,必須捨己,把我們的家庭、事業、前途撇下,丟棄一切取代神的東西。這樣,神自己就要進來作我們的生命、能力、性情,作我們的內容。

若有人僅僅相信,卻不肯出代價得著基督,他所能得著的救恩,就不過是赦罪和生命。赦罪和生命的救恩,神早已豫備好要賜給你,你只要接受就成了。然而,神要調進你裡面,作你的一切,就必須你把原有的都丟棄;原有的不丟棄,神就沒法調進你裡面。所以,馬太福音說要買油,啟示錄也明說,要買金子,買白衣,買眼藥。這兩處聖經的『買』,都是主親自說的。保羅沒有說『買』,但他說『丟棄…得著』。原則上,丟棄和買一樣都是要出代價。你丟棄多少,基督就進來多少;你若保留自己所有的,就無法得著基督。

早期的信徒都是為主變賣了一切,(徒二44~45,四32,)因為那一切曾經霸佔他們,叫神在他們身上沒有機會,沒有地位,甚至沒有路可走。現在他們知道,這一切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,只有神纔是他們惟一的目標。所以他們恨惡這一切,並丟棄這一切。福音書裡的少年財主,不是不愛主,也不是不喜歡跟隨主,但末了他卻憂憂愁愁的走了。(太十九16~22。)為甚麼?因為他不肯變賣他所有的,他裡面被那些東西霸佔了,所以,基督在他身上沒有地位。

甚麼時候人看重名譽、前途、地位、權力、親人,甚麼時候他裡面就不能讓基督居首位。主說,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,(太六24,)這意思是,一個人不能有兩個愛。這個問題不是僅僅憑信就能解決的,所以,最會講『信』的約翰福音,(一12,三15~16,18,36,六40,二十31,)到末了就題到『愛』。讀經的人都承認,約翰二十一章是作者最末了加上去的。約翰福音明明到二十章就結束了,但卻又加上二十一章,可見是屬於另一個性質。約翰前二十章都是講信,二十一章卻是講愛。(15~17。)彼得、約翰他們的信沒有問題,但他們若沒有撇下漁船、魚網,就不能得著基督。今天,在約翰二十章裡的信徒,是何等的多;但在二十一章裡的信徒,卻有幾個呢?『比這些更深』,(15,)『年老的時候…』,(18,)這些話就是要求我們出代價,為著讓基督有機會,能把祂自己豐富的充滿在我們裡面。

約翰二十章的彼得雖然得救了,但基督在他裡面還沒有多少地位。他得永遠的生命是有餘的,但要被基督充滿卻是不彀的。所以主說,『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?』(二一15。)這一個更深的愛,就要求他出代價。若是僅僅信,還不能說活著就是基督,還不能認識基督復活的大能,也不能說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裡面運行。主說,人若不撇下一切,就不配作祂的門徒。(路十四26,33。)如果僅僅信就彀了,保羅就不必奔跑,(林前九24,26,加二2,提後四7,)將來也不必得賞賜。

出代價的結果

出代價有甚麼結果呢?出代價的結果,是叫你自己和你一切所有的,都交出來,而叫神自己和神一切所有的,都調進你裡面。出代價不單是為著將來得賞賜,也不僅是為著被提,乃是為著你和你的一切都拿出去,祂和祂的一切都調進來。能先被提的人,乃是那些滿有神的人;能進國度得賞賜的人,也是那些滿有基督的人;能得特殊復活的人,更是今天活在基督復活大能裡的人。認真說,不是出代價的就能進國度,乃是那班因著出代價而滿有基督的人,纔能進國度。不是你出的代價本身,叫你進國度;也不是你出的代價本身,叫你有作王的資格;乃是你裡面充滿的基督,叫你進國度,叫你有資格作王。

你要充滿基督,就需要出代價。你的成分不出去,神的成分就不能進來。你裡面缺少神一分,就不能早一天成熟;你缺少一點基督,就叫你失去作王的資格。所以出代價的結果,不是叫你得賞賜進國度,乃是叫你更多得著神,得著基督。滿有神,滿有基督的人,就是首先成熟被提的人。只有這樣的人能進國度,也只有這樣的人,能登寶座掌王權。

若有一個作兒女的,整天只想著父母的財產,卻不愛父母,他就如同強盜一般野蠻不講理。如果我們不肯出代價,不愛神,不追求主,而只是整天想被提,得賞賜,那是幻想。若是作兒女的,不想得著父母的財產,卻只知道一味的愛父母,討父母的歡喜,至終,父母所有的仍舊是他的。我們不要僅僅把得賞賜、被提、國度等,當作我們追求的目標。蓋恩夫人說,若只為著賞賜而追求賞賜,我們就是墮落了。我們一切追求的目標,都在於神和基督;為要得著祂,任何代價都在所不計。如果我們是這樣專一的追求,怎會不早成熟?怎會不得賞賜?

你若去讀慕勒(Muller)的傳記,就會看見他每件事,都尋求神的引導,都在交通中摸神的感覺。他有一本著作,叫作『主與慕勒來往的記述』(A Narrative of Some of the Lord's Dealings with George Muller),這書名與書的內容完全恰切。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無論大小,都在交通中尋求主。有一件事給我們很深的印象,就是在他死後,人清點他身後的東西,卻點不著,因為他自己和他所有的,都為著基督交出去了。在人看來,他是身後蕭條,不像今天許多人死後,還留有一大堆遺產,讓他們的兒女彼此爭奪。然而在神眼中,慕勒是合神心意,討神歡喜的人。

我們一再的說,出代價的目的是為要得著神,讓神調進來,而把人自己的一切換出去。這樣的人,甘願棄絕天然的生命、性情,而要神的生命、性情。他們行事為人,不憑自己的聰明,只靠神的智慧,丟棄財物、親人、名利、地位,只要神進來作一切。這就是聖經所說的『撇下一切跟從主』,『丟棄萬事,為要得著基督。』這就是出代價,和出代價的結果。只有這樣的人,纔能立志行事都是神在裡面運行,纔能或生或死,都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顯大,也纔能活著就是基督。當然,也只有這樣的人,纔是一個滿了基督,滿了神的人,纔是神所能用的人。

總之,我們為神所用的第一個條件,是神的眷顧;這不在於我們,乃在於神。『神眷顧』就是神臨到我們,探訪我們,這就是神要用我們的開始。每逢我們裡面有一個心願,要事奉神,就確定知道是神臨到我們,探訪我們,眷顧我們。然而,僅僅有那樣的心願,還不能為神所用,在人這一面還得出代價。

有一天,神臨到以賽亞,他就定意要為神出去作工,(賽六1~8,)但那時他還不彀能為神所用,還得再出代價。出代價的結果,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拿出去,而讓神的一切調進來;只有這樣的人,纔能為神所用。所以出代價,是為神用的基本條件和事實。

牧養材料(六)召會生活 第二題 召會的兩面

太十六18 我還告訴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召會建造在這磐石上,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。
太十八17 他若不聽他們,就告訴召會;他若連召會也不聽,就把他當作外邦人和稅吏。

宇宙的一面

召會在宇宙的一面是獨一的。在以弗所一章末了,保羅說召會是基督的身體,是那在萬有中充滿萬有者的豐滿(23)。這是召會宇宙的一面,因為基督只有一個身體,這身體在宇宙中是獨一的。

宇宙召會

宇宙召會是活神的家,基督的身體,與基督這新郎相配的新婦,以及新人。

主在馬太十六章十八節所啟示的

在馬太十六章十八節,我們看見主第一次提到召會。在這一節祂說,“我要把我的召會建造在這磐石上。”這裡所啟示的是宇宙召會,為著主在宇宙中獨一的見證。

宇宙召會是由基督這包羅萬有的人位所形成的。祂是宇宙召會形成的因素、元素和構成。因此,召會不是無中生有,而是由一個奇妙的東西形成的。這由夏娃出於亞當所預表。亞當是產生夏娃的因素、元素和構成。同樣,召會的產生與創造不同;創造是從無生出有,召會乃是藉著基督這奇妙的人位產生出來的。基督乃是經過過程之三一神的具體化身,又是獨一、完全的人。宇宙召會,基督的身體,乃是建造在關於活神的兒子基督這奇妙、超絕、包羅萬有之人位的啟示上。

地方的一面

就宇宙一面而言,召會是獨一的;但就地方一面而言,召會彰顯於許多地方。因此,一個宇宙召會成了許多地方召會。神彰顯於基督,基督彰顯於召會,而召會彰顯於地方召會。

眾地方召會

就地方一面說,召會在許多地方,彰顯為許多地方召會。一個宇宙召會彰顯在地上的許多地方,成為許多的地方召會。召會在一地的彰顯,就是在那一地的地方召會。

宇宙召會作為基督的身體,乃是藉著眾地方召會彰顯出來。眾地方召會作為基督一個身體的彰顯,在地方上乃是一。若沒有眾地方召會,就沒有宇宙召會的實行和實現;宇宙召會乃實化於眾地方召會。對召會宇宙一面的認識,必須完成於對召會地方一面的認識。我們認識並實行地方召會,乃是一大進步。

惟有在地方召會中,召會才可能成為實際。惟有在地方召會中並藉著地方召會,我們才能有召會的實行。如果我們沒有地方召會,就著召會而言,我們就沒有任何實際的東西。聖經至終乃是結束於七個地方召會(啟一10~13)。

主在馬太十八章十七節所啟示的

主在馬太十六章十八節啟示出宇宙召會,卻在十八章十七節啟示地方召會。這一節所題到的召會,必定是地方召會,因為那是一個我們可以去的地方。主說你若與弟兄有問題,就應當先到他那裡去。他若聽你,問題就解決了。他若不聽你,你就應當帶一兩個人與你同去,向他作見證,期望他能聽他們。他若仍然不聽,你就應該把問題帶到召會,這當然必定是地方召會。這裡不可能是宇宙召會,因為我們不能把問題帶到宇宙召會,只能把問題帶到地方召會。

以一城為一地方召會的界限和立場

召會在不同的城市建立,是藉著以一城為一地方召會的界限和立場。啟示錄一章十一節非常清楚的指明這點。這節提到,有聲音對約翰說,“你所看見的,當寫在書上,寄給那七個召會:給以弗所、給士每拿、給別迦摩、給推雅推喇、給撒狄、給非拉鐵非、給老底嘉。”這節聖經的寫法非常重要,給我們看見,將這卷寄給那七個召會,等於寄給那七城。這清楚顯示,早期召會生活的實行,乃是一個城一個召會,一個城只有一個召會,以城為每一地方召會的界限和立場。沒有一個城有一個以上的召會,這就是地方召會是以城為單位,不是以街道或區域為單位。

啟示錄一章十一節與行傳十四章二十三節、提多書一章五節相符。在這兩節裡我們看見,在各召會設立長老,就是在各城設立長老。這清楚說明,召會的范圍和界限,必須與那城所在的地方完全相同。換句話說,召會的界限和行政區域,必須與召會在其中被建立的城相當。

所有的地方召會,乃是基督在宇宙中獨一的身體

所有的地方召會,乃是基督在宇宙中獨一的身體(弗四4)。每一個地方召會,都是這宇宙身體的一部分,是這獨一身體在地方上的顯出。這一個宇宙召會,這一個身體,包括所有的地方召會。可能有成千上萬的地方召會,但合在一起卻構成一個宇宙召會。宇宙召會是基督獨一的身體,所有的地方召會不過是這一個身體在地方上的彰顯。(新約總論第七冊,一一一至一一二、一一五、一二三至一二五、一二八至一三一頁。)

參讀:新約總論,第一九九至二○○篇。

2021/11/12

聖經之旅(三) 第十四課 以色列人的得勝與失敗 (節錄)

讀經:士師記一至五章。

以色列人信靠神的美麗光景

約書亞死後,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,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,與他們爭戰。神將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中,他們就擊殺那些人。接著他們攻打耶路撒冷,將城攻取,用刀殺了城內的人,並且放火燒城。他們又下去與住山地、南地和低原的迦南人爭戰。猶大支派與西緬支派一同爭戰,將迦南人盡行毀滅。約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;耶和華與他們同在,他們就用刀擊殺城中的民,但將那指引他們路的人和他全家放走。以色列人強盛了,就使迦南人作苦工,卻沒有照神的吩咐,把他們全然趕出。迦南人執意住在自己的地上,成了作苦工的人。

士師記記載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的歷史,在一章我們看見以色列人信靠神的美麗光景。首先我們看見兩個支派-猶大,最剛強的支派;和西緬,軟弱的支派-之間的美妙配搭,放膽爭戰並且得到勝利。約瑟家也在神的同在中攻打伯特利。他們仰望神,信賴神,而有一個好的開始,很可惜沒有繼續下去。以色列人如果將迦南人滅盡,便可得著完全的產業,享受永久的安息。可是他們只滿意既有的勝利與產業,只貪圖一時的太平,只想一時利用仇敵的服役;卻沒有照著神的吩咐把他們完全消滅,以致日後失去產業和平安,造成得罪神的因素,這對我們該是何等的警惕?為著據有美地,以色列子民必須征服仇敵,將他們完全趕出。如果他們奮勇爭戰,神也必為他們爭戰,使這地完全被征服。然而因著他們與仇敵妥協,不將仇敵趕出,他們就失去神所應許他們的。我們每天的生活也是一種屬靈的爭戰,如果我們總是向自己疲憊的身體、繁重的工作、或世界的吸引妥協,而沒有完全、絕對的把該給主的時間分別出來,至終我們也會失去對基督完滿的享受。

以色列人離棄神的慘痛歷史

以色列人進入美地以後,沒有照神的吩咐趕出那地的居民,卻容讓他們住在以色列人中間,成了服苦的人。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,對以色列人說話,提醒以色列人三件事: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,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;耶和華是信實的,遵守祂向他們的應許;耶和華囑咐他們,不可與迦南的居民立約,要拆毀迦南居民的祭壇。祂又警告以色列人,他們沒有聽從神,神必不將迦南人從他們面前趕出;他們必像以色列肋下的荊棘,迦南人的神必作以色列的網羅。百姓聽見這話就放聲而哭,並在那裡向神獻祭。

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,那些看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,百姓都事奉耶和華。後來,那一代的人都死了,有另一代的人興起。他們不知道耶和華,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,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去事奉迦南人的偶像。他們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,他們列祖的神;去隨從叩拜別神,就是四圍列國的神。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,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,又將他們賣與四圍仇敵的手中,甚至他們在仇敵面前,再不能站立得住。以色列人因受欺壓迫害而哀歎,耶和華就憐憫他們,興起士師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。然而耶和華所興起的士師死後,以色列人又轉去行敗壞的事,比他們列祖更甚。他們事奉叩拜別神;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。

以色列人因為不能驅盡滅絕留在迦南地的七族,必然的結果就是:漸漸離棄神,隨從外邦的風俗,與外邦人通婚,又拜別神。所以神照著祂以前多次警告的話,把他們交在外邦人手中。這給我們看見,即使一點點的世界,也會給仇敵留地步來佔有,甚至完全霸佔我們,使我們遠離神。因此新約中使徒約翰勸告我們,『不要愛世界,和世界上的事。人若愛世界,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。』求神保守我們的心,脫離世界的吸引,專心的愛祂、事奉祂。

以色列人慘痛歷史的頭二次循環

以色列人違背耶和華的約,不聽從祂的話,耶和華就藉著約書亞死時所剩下的國民試驗他們。祂不將這些國民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,目的是要試驗他們,是否肯照他們列祖謹守遵行神的道。結果以色列人在三件事上失敗了:他們住在迦南人中間;娶迦南人的女兒為妻,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迦南人的兒子;並事奉迦南人的神。

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,就把他們交在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薩田的手中,以色列人就服事他八年。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,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迦勒兄弟的兒子俄陀聶,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,他就作以色列的士師,出去爭戰。耶和華將米所波大米王交在他手中,他就勝了古珊利薩田。於是以色列國中太平四十年,直到俄陀聶死了。

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耶和華就使摩押王伊磯倫強盛,攻擊以色列人,於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。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呼求,耶和華又為他們興起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。以笏用計殺死摩押王伊磯倫,把摩押人制伏了,於是那地太平八十年。

以色列人或許認為他們比周圍的列國強大,絕不會受他們的影響。事實並非如此,他們受到列國的影響,與他們通婚;至終跟隨並敬拜列國的偶像,而使神發怒。新約中保羅告訴我們,我們與不信的,不要不配的同負一軛。當我們得救以後,就經歷一種遷移:從黑暗轉入光中,從撒但權下轉向神。我們雖生活在地上,卻和世人在不同的國度裡。我們既是得救的人,性質就是義的、光的,和不法以及黑暗是不相交的。如果我們一定要和他們相交,結果就會被他們拖下去。和屬世朋友維持過度親密的關係,會敗壞人的善行,且使我們不自覺的跟隨世代潮流而遠離神。

以色列人慘痛歷史的第三次循環

以笏死後,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耶和華就把他們交於迦南王耶賓的手中。耶賓的軍長是西西拉,他有鐵車九百輛,他嚴苛的欺壓以色列人二十年。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哀求,耶和華就興起一位女申言者,名叫底波拉,作以色列人的士師。底波拉坐在棕樹下,以色列人都上她那裡去聽判斷。底波拉是女士師,但她並不自己率領以色列人去爭戰,卻打發人從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找到巴拉,使他率領一萬拿弗他利人並西布倫人去爭戰。她並告訴巴拉,神必將西西拉交在他手中。於是底波拉起來,與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,巴拉就招聚一萬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上去。耶和華為他們爭戰,他們就擊敗迦南王耶賓和他的軍長西西拉。耶和華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車輛全軍潰亂,在巴拉面前被刀殺敗。至終西西拉為基尼人希百之妻雅億所殺,正如底波拉所預言的。神使迦南王耶賓被以色列人制伏。他們越發有力勝過耶賓,直到將他滅絕了。

在聖經裡,正確的女子指明順從神,守住神命定的人。這是以色列在神面前該採取的地位,但以色列的情形已變得完全不正常。男人離開了他們在神面前的地位,離棄神,轉向許許多多的偶像。這把以色列帶到悲慘的情形和光景裡。底波拉是一位滿了能力、才幹、眼光和遠見的卓越女子,但她非常的順從。神使她作首領,但她守住正確的等次,以巴拉為她的遮蓋。她守住這樣的地位,全國就變得不一樣。當時在以色列悲慘的情形裡,沒有人願意領頭為耶和華的權益爭戰,也沒有人願意跟隨。但底波拉實行服從,全國就進入正確的等次,每個人都回到正確的地位上。眾首領率領,眾民跟隨,軍隊就形成了。全國進入極美的等次,為神的國爭戰並得勝。

底波拉的特點

在聖經裡,每當神作一件不平凡的事,都是非常有意義的。在士師記四章,以色列所有的男人都失敗了,所以神興起一個女人,改變了整個以色列的光景。我們從底波拉身上,可以看見一些特別的點。在對神這一面:(一)底波拉知道耶和華的心意與動態,所以她把巴拉召來,對他說,『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說…我必將他交在你手中。』她也照著神的心意去行,相信耶和華必在他們前頭行。(四6~7,14。)(二)在她所作的歌裡題到,因為以色列人去事奉諸巴力,叩拜別神,離棄耶和華,所以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。這說出她認識耶和華是忌邪的神。(五8。)(三)她作歌說,『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。…你當興起,興起,唱歌。』說出她對神心裡口中,都滿了讚美與頌揚,她常常歌頌讚美神。(1~12。)在歌的末了,底波拉說,『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,光輝烈烈。』(31下。)更說出她是一位愛神的女子。在對人這一面:(一)底波拉作士師時,以色列人有難事,都上她那裡去聽判斷。而她的判斷也是憑耶和華公義的作為,不是憑著自己的喜惡。(四5,五11。)(二)她也能發掘各支派的人才,掌權的,持杖檢點民數的,心中定大志的,設大謀的;使他們發揮各人的專才,治理以色列全民。

底波拉是一位女性,卻能成為一位拯救者,這指明神能使用任何愛祂、尋求祂、事奉祂、並為祂站住,而不在乎自己力量、地位或週遭環境的人。我們需要看重我們與主的關係,不受週遭任何人事物的影響,只受主的人位和引導所影響。也許我們總覺得自己還小,不能為神作什麼。然而神喜愛使用那些看來微小,卻願意在生活中讓祂居首位;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,只願意在每一件事上,忠誠的愛祂、尋求祂、事奉祂、並為祂站住的人。我們需要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,聽從並跟隨神的帶領。我們也需要操練向主禱告:『主,無論週遭發生什麼事,求你幫助我,一生都愛你,跟從你。』

與世界分別

從以色列人慘痛歷史的頭三次循環,我們學到一個功課:不可愛世界,要與世界有分別。從約書亞記到士師記,我們看見以色列人怎樣從緊緊跟隨神並信靠神,墮落到遠離神,事奉敬拜偶像的光景。在約書亞記裡,以色列子民戰勝列國,贏得榮耀的爭戰,並且在美地上剛強站立。然而因著他們沒有聽從神的話,將那地的居民完全除滅,卻容讓他們住在中間。至終他們受到列國(表徵世界)的影響,與他們通婚(表徵與世界聯合),最後竟遠離神,事奉敬拜列國的偶像。士師記中多次重複一句特別的話:『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憑自己看為對的而行。』(十七6,十八1,十九1,二一25,另譯。)照著聖經的原則,神是我們的創造者和我們的主,祂也該是我們的王。以色列人說他們中間沒有王,這就是說他們廢掉了神和祂的身份。他們想要與周圍的列國交往,所以他們要自己立一個王,他們的所行所為像列國一樣。然而列國是屬世的,趨向與神的旨意相抵。以色列人跟隨列國,自然就遠離神。

我們很容易相信罪惡的事是屬於撒但的;但我們不容易相信世界的事是屬撒但的。然而聖經清楚告訴我們,『整個世界都臥在那惡者裡面。』(約壹五19。)撒但深知用罪惡的事來誘陷真基督徒,是徒勞無益的。所以他設計一個引誘人的網羅,十分巧妙的編織起來,使許多無知的人陷入其中,那就是世界。朋友間的言談,商店販賣的流行商品,網路及電視眼花撩亂的內容,無時無刻不把我們引入世界的網羅裡。一點不當的友誼,一點的鬆散或妥協,最終就使世界霸佔了我們。我們必須生活在這世界上,但要蒙保守免於世界對我們的影響,我們每天都需要神聖生命新鮮的供應。我們需要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與分別,同時積極與同伴追求基督作生命,好使我們有能力逃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,得有分於神的性情。

心中定大志並設大謀

士師記五章,當底波拉和巴拉擊敗迦南王耶賓,他們就作歌頌讚耶和華。十五至十六節說,『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,…有心中設大謀的。』這說出以色列在悲慘的情形裡,需要有心中定大志、設大謀的人,起來跟隨底波拉和巴拉,一同為神的國爭戰。雖然耶和華使以色列的仇敵強盛,但只要以色列人中,有人肯起來與神配合,像底波拉一樣,神就為他們爭戰。神要人與祂配合,祂才能行動。以色列若不爭戰,神就不會為他們爭戰。今天這原則對我們是一樣的。我們若不願出去傳福音得著人,神就不去;但我們若去,神也去。然而,這樣的出去需要我們心中定大志、設大謀。神不作工,直到我們主動的心中定大志、設大謀。這是爭戰的路;這是傳福音的路;這也是得著罪人成為基督肢體的路。我們需要定大志、設大謀,如日頭出現,明亮、燦爛、榮耀的照耀。倘若眾召會都這樣,就必定享受得勝。

我們可以將『定大志、設大謀』的點應用在今天活力排的實行。為著活力排,我們需要許多禱告和悔改。在我們的禱告裡,我們自然而然的會察驗自己的心。(『設大謀』原文指鑒察、搜尋。)結果,我們就定意為主而活,並為著得人作主的擴增,在主面前定大志。新約中保羅告訴我們,是神為著祂的美意,在我們裡面運行,使我們立志並行事。立志發生在我們的意志裡,指明神的運行開始於我們的靈,擴展到我們的心思、情感和意志裡。(參腓二13注5。)當我們讓神的旨意不斷在我們裡面運行,從我們的靈擴展到我們的意志,我們自然能照著神的美意來立志並行事。底波拉的膽識使以色列許多人得著一個復興,並且在心中定大志,設大謀。我們若向主認真,在享受主、聚會以及傳福音等事上立定志向,與祂在地上的行動配合,在我們周圍的人一定會受到影響,也成為被主得著的人。

2021/11/06

牧養材料(六)召會生活 第一題 極大的奧秘—基督與召會

西二2 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,在愛裡結合一起,以致豐豐富富的在悟性上有充分的確信,能以完全認識神的奧祕,就是基督;
弗三4 你們念了,就能藉此明瞭我對基督的奧祕所有的領悟,
弗三5 這奧祕在別的世代中,未曾給人們的子孫知道,像如今在靈裡啟示祂的聖使徒和申言者一樣;
弗三6 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,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,同為一個身體,並同為應許的分享者;
弗五32 這是極大的奧秘,但我是指著基督與召會說的。

極大的奧秘——基督與召會

保羅在歌羅西二章二節說到神的奧秘,就是基督;在以弗所三章四節說到基督的奧秘,就是召會。五章三十二節保羅說,“這是極大的奧秘,但我是指著基督與召會說的。”基督與召會乃是一靈(林前六17),如同丈夫與妻子成為一體所表徵的,這是極大的奧秘。召會是基督的配偶,出自於基督,生命和性情與基督相同,並且與基督是一,這確是一個極大的奧秘。

神的奧秘是基督

新約所啟示之神的經綸主要有兩個奧秘。第一個奧秘啟示在歌羅西書,就是基督是神的奧秘。保羅在二章二節說,“完全認識神的奧秘,就是基督。”基督乃是神的奧秘。神本身就是個奧秘。祂是真實的、活的、全能的,卻是看不見的。從來沒有人見過神,所以神是個奧秘。這位奧秘的神具體化身在基督裡;因此,基督乃是神的奧秘。基督不僅是神,更是具體化、說明、解釋、並彰顯出來的神。主耶穌說,“人看見了我,就是看見了父。”(約十四9)因此,基督是可見的神。神經綸的第一個奧秘是基督,就是彰顯出來的神,作神的奧秘。

基督的奧秘是召會

第二個奧秘是基督的奧秘,啟示並解釋於以弗所書,特別是在第三章。基督也是個奧秘。保羅在四節用了“基督的奧秘”一辭。此外,歌羅西一章二十七節說,“神願意叫他們知道,這奧秘的榮耀在外邦人中是何等的豐富,就是基督在你們裡面成了榮耀的盼望。”我們這些信徒,有基督住在我們裡面;但我們所擁有的這位基督是個奧秘。雖然基督住在我們裡面,世人卻不明白祂在我們裡面;對他們而言,這乃是一個奧秘。雖然基督是奧秘的,但召會是基督的顯出。召會是基督的身體,乃是基督的彰顯。我們看見召會,就是看見基督;我們進到召會裡,就是進到基督裡;我們接觸召會,就是接觸基督。召會實在是基督的奧秘。(新約總論第七冊,二六五至二六六、一二至一三頁。)

亞當和夏娃陳明一幅基督與召會完整的圖畫

聖經的頭一對夫婦,亞當和夏娃,陳明基督與召會一幅滿了意義且完整的圖畫。按照創世記,神不是同時,也不是用同樣的方式造男造女。首先,神用地上的塵土塑造男人的身體。然後,祂將生命之氣吹在他鼻孔裡,那人就成了活的魂(二7)。神造了男人之後,說,“那人獨居不好,我要為他造一個幫助者作他的配偶。”(18)鳥獸被帶到亞當面前,亞當給它們起名。“只是亞當沒有找到一個幫助者作他的配偶。”(20)亞當裡面渴望得著一個配偶,得著與他相配的人;然而,牲畜、飛鳥、走獸當中,沒有亞當的配偶。為要產生這樣的配偶,“耶和華神使那人沉睡。”(21)在亞當沉睡時,耶和華取了亞當的一條肋骨,並用這條肋骨建造成一個女人(22)。女人在生命、性情、和形狀上都和男人一樣。因此,當神把女人帶到亞當面前時,亞當驚奇的說,“這一次這是我骨中的骨,肉中的肉。”(23)亞當知道他終於找到了他的配偶。

二章二十四節指明,男人和他的妻子乃是一體。我們不該把丈夫和妻子當作兩個分開的人,乃該當作一個完整的人,當作一個完整單位的兩半。丈夫和妻子是一個完整的單位,這是一幅美妙的圖畫,說出基督與召會乃是一個實體。(以弗所書生命讀經,五三八至五三九頁。)

主向彼得啟示基督與召會

主耶穌在馬太十六章,把祂的門徒帶到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,問他們說,“人說人子是誰?”(13)他們回答後,主接著問說,“你們說我是誰?”(15)西門彼得從父得著啟示,回答說,“你是基督,是活神的兒子。”(16)

按照以弗所五章三十二節來看,有一個極大的奧秘,這個奧秘有兩個部分,就是基督與召會。在馬太十六章十六至十七節,父所啟示的基督只是這極大奧秘的頭一部分,所以主耶穌在十八節論到召會說,“我還告訴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召會建造在這磐石上。”這有力的指明,召會必須是屬於基督,並為著基督的。首先,基督被人承認,為人所知,甚至被人得著。接著主說,祂要把祂的召會建造在“這磐石”上。這磐石不僅是指基督,也是指彼得從父所領受關於基督的啟示。召會乃是建造在基督和這關於基督的啟示上。因此,這裡的‘磐石”不僅指基督自己,也指對基督的領會、認識、經歷與得著。(馬可福音生命讀經,一六六頁。)

神話語的完成——基督與召會

在新約時代,使徒們,特別是使徒保羅,在神的奧秘(基督),以及基督的奧秘(召會)這兩點上,完成了神的話,將神的經綸完滿的啟示給我們。在歌羅西二章二節,保羅說到“完全認識神的奧秘,就是基督”。在以弗所三章四節,保羅說到基督的奧秘。在歌羅西二章二節,神的奧秘是基督;在以弗所三章四節,基督的奧秘是召會。此外,保羅也得著關於神的經綸這個啟示(林後十三14,弗三14~19)。因此,神話語的完成包括基督與召會這極大的奧秘(五32),就是關於基督-頭-的完滿啟示(西一26~27,二19,三11,),以及關於召會-身體-的完滿啟示(弗三3~6)。(新約總論第一冊,一一頁。)

參讀:新約總論,第一、一九○、二一三篇;以弗所書生命讀經,第二十九、五十三篇;馬可福音生命讀經,第十六篇。

2021/11/01

如何為主用 第一篇 如何為主用

神的計畫與人的關係

神是有計畫的神。在宇宙中,從歷代一直到將來的永世,神所作一切的工作,都是照著祂的計畫完成的。然而,神這計畫需要藉著人來完成,並且是在人身上完成的。因此,所有神所造,以及蒙祂救贖的人,都是神所要得著,為著完成祂計畫的。

不要以為神今天使用我們,是一件偶然的事;神使用我們完全是出於祂豫定的計畫。凡是為神所用的人,都是被圈在祂計畫範圍裡的人。因著神的計畫,是要在人身上纔得以完成,所以祂用人的限度就極其廣大。今天在地上的人,只要是一個國家的國民,就在那個國家用處的範圍之內。同樣的,我們是神國的人,也就在神國用處的範圍內。

神的呼召的需要

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,都有被神使用的地位和可能。神為著要在人身上,確定他的用處,每一個為神所用的人,不僅是為神所造,蒙神所救贖,並且也為神所呼召。神所以造人、救人,為的是要用人。不過就著人的感覺而言,創造和救贖在人身上,還不能確定神在他身上的用處。所以神必須再加上呼召,用意就是確定神在人身上的用處。換句話說,在我們的感覺裡,神雖然創造我們,並且救贖我們,但還不一定用我們。只有當我們清楚神呼召的時候,我們纔能確定的說,神要用我們。所以,神的呼召對我們來說,乃是祂使用我們的確認。

現在的問題是,神到底有沒有呼召我們?或者說,我們怎樣知道神呼召我們?

神的眷顧

在我們的觀念裡,常以為要明白神的呼召,是一件困難的事。事實上,我們只要問問自己,從得救那一天起,直到現在為止,在我們裡面有沒有覺得要為主所用?或者裡面有沒有一個微弱的聲音,或是輕微的感覺,說,主要用我們。只要我們有一次這種感覺,就該明白這是主在呼召我們。請記得,在每個人裡面,那一個願意為主用的心,是主極大的工作;這個工作,比主創造我們的工作還要大。

主創造我們的工作,遠不如主在我們裡面,給我們一個願意為主用的心。主每次這樣在人裡面作工,都是祂莫大的眷顧。換句話說,這是主來眷臨人、探訪人。我們原是連主都不要的人,那裡會有心為主用?如今我們裡面竟然有這個念頭,願意為主用,這就證明是主的眷顧,是主的恩典臨到我們。

千百年來,神曾經無數次的臨到人、眷顧人,可惜今天在召會中,這種感覺,得到啟發的並不多。神常常臨到人,但卻常常被人擱置一邊。不要以為,必須聽見從天上發聲如雷,或看見像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遇見的大光,(徒九3,二二6,)那纔是神的呼召。實在說,我們裡面那一點微小的聲音和感覺,原則上和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得的呼召,是沒有兩樣的。就如我們清早看見微弱的晨曦,和中午看見炫目的烈日,雖然光熱的程度有差異,但太陽卻是同一個。同樣的,神呼召人有時會有超凡的情形,但通常祂都是很自然的臨到人、眷顧人。當神的眷顧臨到人的時候,就是人為神用的確定和開始。

付出代價

主的眷顧是人為主用的開始,這個責任是在主那一面。主若不眷顧,我們就不可能被呼召。然而聖經給我們看見,除了主的眷顧之外,在人這一面,也有我們該盡的責任,那就是出代價。(太八19~22,十六24~27,路九59~62。)無論是舊約的摩西、大衛,或新約的保羅、彼得等人,他們都是蒙主眷顧而出代價的人。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被主遇著時,主並沒有立即把能力、啟示、恩賜給他。主只叫他進城去,讓一位小門徒亞拿尼亞告訴他該作的事,並且對他講話,也只有簡單幾句。(徒九5下~6,10~17。)以後保羅所以能為主大用,乃是因為他肯出代價。(腓三7~8。)主那一面一直有眷顧,人這一面必須一直出代價。所以,我們為主用是開始於主的眷顧,卻也在於我們肯不肯出代價。

人若答應了主的呼召,他所要出的代價,實在是無限的。沒有一個人能說,他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彀了,已經無可再付。即使是使徒保羅,也是一直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,直到有一天連性命都捨了。(腓三12~14,提後四6~8。)保羅到了寫提後四章的時候,可以說他所能付的代價,差不多都已經付盡了,但他仍是依舊往前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主的眷臨,並且所蒙的眷顧也都相同;但我們在主手中的用處,卻有差別,這乃是因我們出的代價不同;保羅出的代價比別人更多,所以他的用處比別人更大。

有人說,主要憐憫誰就憐憫誰。(羅九18。)請記得,這話是指那些還沒有蒙眷顧的外邦人說的,就如同法老那樣的人。(15~17。)我們這些蒙恩的人,是已經蒙了主眷顧的人;(弗二4~5,8;)所以,現在不是蒙眷顧不蒙眷顧的問題,乃是我們肯不肯出代價的問題。我們在主手中的用處,端看我們所出的代價如何。我們出的代價多,用處就大;出的代價少,用處就小。

千百年來,主的眷顧並不稀少,但是叫主歎息的,是我們願意付出的代價太少;所以,今天主的工作進展緩慢,主還不能回來。聖經明顯給我們看見,主是一直等人出代價,答應為祂使用。在以賽亞六章八節,主說,『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』這話我們領會的實在不彀深,其含意是說,主在宇宙中有一個大的心願,要等候人來答應祂的呼召。祂在每個時代都要作工,但是缺少人肯出代價,答應祂的呼召。甚麼時候在地上有人肯出代價,答應主的呼召,主就必定使用他。人的答應有多少,主的使用也就有多少。

聖經中『上山』的意義

聖經記載,第一個上山的人就是挪亞;他是在方舟裡,經過洪水而達到亞拉臘山上。(創八1~5。)洪水的審判不重在審判罪,乃重在審判頂撞神的世界。挪亞的上山,象徵從審判裡出來,脫離一切反叛神的情形。當他到了山上,一切反叛神的情形都成了過去。所以,聖經中說到人在神面前上山,這意思是,第一,脫離背叛。雖然整個世界落在反叛神的裡面,上山的人卻從反叛中出來。第二,是從死裡復活升到天上。挪亞上山以後,因為脫去了背叛,並且是死而復活,結果就能在一個新時代裡,代表神在地上的權柄。所以挪亞上山的意義,代表了所有後來的人,在神面前上山的意義。每次神帶領人上山,都要人脫離背叛,經過死而復活,進而在地上代表祂的權柄。這是人上山意義的總綱。

在聖經中,上山還有一面的意義,就是為著啟示。從亞伯拉罕上摩利亞山起,(創二二1~2,)直到約翰在拔摩海島上,(啟一9,)都是重在啟示。亞伯拉罕上摩利亞山,雖然起初是為著奉獻,最終還是為著啟示,叫他一面認識耶和華以勒,一面認識神在地上的工作;因為神應許亞伯拉罕的話,是關乎祂在地上要成就的工作。此後,摩西和以利亞,他們的上山也都是得著啟示。(出十九20,王上十八42。)到了新約,主帶門徒上山,也是為著啟示。(太五1。)最終約翰在拔摩海島上山,更是得著啟示。約翰的上山,表明上山的終結意義,就是脫離背叛,死而復活,完全在地上代表神的權柄,並且得著極奧祕的啟示。

上山得啟示,意思是,要得啟示就必須出代價。換句話說,上山就是出代價。馬太五至七章山上的教訓,是接續在會堂的教訓之後,(四23,)也是在會堂教訓之外。會堂的教訓是平常的、普通的,是多人所見的;但在會堂教訓之後,主帶門徒上了山。在山上的教訓是天國的教訓,是高的,是專一的,是只有少數跟從主上山,而到主跟前來的人,纔能聽見的。上山,就是出代價;到主跟前,就是親近主。歷代很少人領會馬太五至七章的教訓,因為很少人肯這樣出代價。

我們若要得著啟示,就必須下決心,肯出代價,並且裡面還要親近主;這是上山得教訓的基本條件。亞伯拉罕、摩西、主的門徒,都是這樣出代價親近主,而得著啟示。特別是約翰在拔摩海島上,更是在他出代價,並在主日親近主時,得著啟示的。(啟一10。)我們都應該學習這個功課。

福音書中的代價—撇下一切跟隨主

福音書裡多次題到主呼召人。認真說,主的呼召還不重在叫人得救,乃是重在叫人跟隨主。就如『來跟從我』,(太四19,)『你跟從我來』,(九9,)『變賣你所有的…跟從我』,(十九21,)『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,你跟從我罷』,(八22,)『手扶著犁向後看的,不配進神的國』,(路九62,)這些經節在在給我們看見,跟隨主的人要出的代價是何等的厲害。

在福音書裡,主向蒙召的人惟一的要求,就是撇下所有的。(路十四33。)當初門徒就是如此蒙召跟隨主,如彼得所說,『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。』(太十九27。)『所有的』就是『一切』。有五千的出五千,有五萬的出五萬,這兩者都是出了一切的代價。在主眼中,他們所出的代價都相等。那一天主稱許投下兩個小錢的寡婦,(可十二42,)因她是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。所以,所謂的出代價,不一定是花費最多的,乃是投上一切的。凡投上所有的,就是出代價。主從來不計算我們出了多少,主乃是計算我們是否付出一切。

福音書裡所要求的『一切』,乃是我們原有的『一切』。正如我們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姊妹、房屋、生意、學問、地位、名利、喜好、雄心、性命,這一切的一切,就是福音書裡要求的代價。然而,今天我們還有許多人,沒有完全斷絕親人的關係。這不是說要在作人上斷絕關係,乃是在心情上斷絕關係。總而言之,主要我們把原有的一切都撇下,這是主最厲害的要求。

無論甚麼時候,我們一碰著主,主就會向我們有所要求。沒有一次,我們真摸著主,而主沒有向我們要求的。主對我們所付上的代價,是不會滿足的;祂一碰著我們,就向我們有所要求。主最明顯的同在,就是當祂向我們有所要求時。就我們而論,當我們失去與主的交通時,纔沒有主要求的感覺;但就主而論,只有等到新天新地,祂纔不再對我們有所要求。

今天是主用人的時候,是主得著人來為祂作工的時候;所以,主不斷的向我們有要求,並且祂的要求都是越來越大。起初,主的要求都是很細微的,但逐漸的,越要求越大,越要求越深,越要求越厲害。我們若把要求的感覺壓下去,那是最喫虧的事,那會叫我們失去交通,並且久而久之,主在我們身上的路就走不通了;那時,祂只好轉向別人。然而,我們若答應主的要求,學習順服,肯出代價,我們的感覺就會越過越敏銳;到一個地步,我們幾乎整天都會感覺,主一直向我們有要求。

我們若是不答應主的要求,不肯出代價,就會有兩個結果。第一,就我們而論,我們會像那少年人,憂憂愁愁的走了。(太十九22,)第二,就主而論,主在我們身上不能顯出用處來。故此,我們寧肯順服錯了,也不要不順服;寧肯順服太過,也不要順服不及。另一面,我們若答應主的要求,也會有兩個結果。第一,我們會滿有喜樂;第二,主在我們身上能顯出用處。

我們要看見,為主用的基本條件,就是答應主的要求。這樣的人,即使道理明白的不多,還能為主所用;即使禱告不多,也還能為主所用。因著主的要求而出代價所得的能力,往往勝過禱告多次而得的能力;答應主的要求而出代價得的能力,常常遠勝聖靈澆灌而有的能力。人所注意的是聖靈的澆灌,卻沒有看見五旬節那日,得著聖靈澆灌的人,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。他們乃是首先撇下一切,來到耶路撒冷樓上,又在那裡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人。(徒一13~14。)

許多人想要得著聖靈澆灌所帶來的能力,卻不願意學習出代價的功課;所以許多工作是作了,卻看不見工作持久的存在和果效。要工作能存留,能長久,作工的人非得學功課不可。工作能存留多少,端看作工的人功課學了多少。工作的能力是在於學功課;要學功課,就必須出代價。人在主面前的用處,是根據他在主面前出代價有多少。無論誰都羨慕保羅、彼得這些人,在主面前的用處,但卻忽略了他們在主面前,曾經付出極大的代價。今天我們在主面前若沒有多少用處,惟一的原因就是我們不肯出代價,不肯答應主的要求,不肯撇下我們原有的名譽、學問、地位、前途,和我們的一生。因此我們沒有多少主的同在,也難得在交通中遇見主,自然在主面前就沒有多少用處。

腓立比書中的代價—丟棄萬事為要得著基督

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和福音書的代價不同。福音書的代價是我們原有的一切,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是重在那些能叫我們事奉主的一切。例如腓立比三章的『萬事』,就是我們在事奉上所有的『能』。我們能事奉,能講道,能作見證,能探望,有口才,有經歷,這些都是腓立比三章,要求我們丟棄的代價。腓立比三章所啟示的,是追求經歷基督和祂復活的大能。(10。)所以凡是神學、口才、道理、知識、經歷,都要付出去,纔能換來基督,經歷基督,得著基督。保羅丟棄萬事,是為要得著基督。(8。)換句話說,就是丟棄他能事奉神的那些『能』,為要得著基督來作他的『能』。我們的能力,我們的口才,我們的道理和信息,都要摔在一邊,讓基督來作我們的能力,作我們的口才,作我們的信息;只有這樣出代價,纔能得著基督。

舉例來說,我們常常出去探望,慢慢的對探望的事就學會了,就以為有經歷了。然而,這個探望的經歷,若是我們不肯為基督而丟棄,結果這個探望就不能叫我們經歷基督;因為我們一直保留我們的『會』,基督就沒有機會進來。當我們丟棄自己的經歷,再去探望時,我們就不再靠自己的『會』;我們是把從前『會』探望當作有益的,如今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。雖然我『會』,卻把『會』丟棄如糞土。這樣就能換來基督,經歷基督。

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不是一個基督徒初期的代價。基督徒起初的代價,乃是福音書的代價。腓立比書的代價是在福音書之後的,沒有出過福音書代價的人,無法付出腓立比三章的代價。福音書的代價是用不著資格的,是起初的;腓立比三章的代價卻是需要資格的。人在福音書裡出了代價,纔能在使徒行傳裡有事奉;人在使徒行傳裡有事奉,纔會有經歷,纔有資格付出腓立比三章的代價。

人出了福音書的代價而有事奉的經歷,但如果他一直停在那裡,把持著那些經歷不肯丟棄,結果就沒有新鮮的經歷,就不能更多的經歷基督。所以保羅說,要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。(腓三13。)從前的經歷不管多好,都是背後的東西,都要忘記。(參5~6。)從前若是講道救了三千人,也要丟棄如糞土,纔能得著活的基督。已往的經歷若不丟棄,就不能更新的經歷基督;沒有新鮮的經歷,在事奉上就沒有新的用處。有的人在主面前的用處是陳舊的、不鮮活的,就因為他不肯出腓立比三章所說的代價,缺少經歷基督和祂復活的大能。

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如同亞伯拉罕把以撒獻在祭壇上。(創二二1~2。)以撒原來是神所應許的,是從神得來的,但還得更新擺上。照樣,即使是我們已往在主面前所學的功課,都得為主擺上;這就是腓立比三章的要求,這一個要求是更高的。福音書的代價,是初期跟隨主的人,在起初所付上的;到了腓立比書這裡,這個人已經有相當的事奉,也相當認識主,相當屬靈,相當有得著,相當有經歷了。這時,腓立比三章就來要求他,把這些『相當』丟棄,也就是把『萬事』丟棄。這些雖然都是好的,都是以撒,卻都是背後的東西。所以必須忘記,必須當作代價付出去,纔能有新的經歷。惟有如此,我們在事奉上纔會有新的用處,有活的用處。

啟示錄裡的代價—三個買

聖經另外一處說到出代價最清楚的地方,就是啟示錄三章十八節。這裡題到三個『買』,要買火煉的金子,要買白衣,要買眼藥。這些『買』都是代價的問題,並且是主吩咐我們要『買』。

這裡的金子重在神的性質,神的成分。老底嘉的教會裡泥土多,金子少。換句話說,在他們中間,神之外的東西太多,神自己的成分太少;所以主就勸他們買金子。這裡的『白衣』,白是指純潔、沒有攙雜,衣是指生活和為人。所以白衣的意思,是生活為人顯出神自己的純潔。第三,說到買眼藥,就是為要擦眼睛。因為眼睛有病,看不見光,所以要買眼藥來醫治,眼睛纔會明亮。在正常的情形中,基督徒裡面的性質該是純的,外面的生活該是潔白而又明亮的。這些都需要我們去買,需要我們付出代價。在主呼召我們之後,我們要出代價纔能為主所用,因為神在祂永遠裡的計畫,乃是要藉著人來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