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11/01

如何為主用 第一篇 如何為主用

神的計畫與人的關係

神是有計畫的神。在宇宙中,從歷代一直到將來的永世,神所作一切的工作,都是照著祂的計畫完成的。然而,神這計畫需要藉著人來完成,並且是在人身上完成的。因此,所有神所造,以及蒙祂救贖的人,都是神所要得著,為著完成祂計畫的。

不要以為神今天使用我們,是一件偶然的事;神使用我們完全是出於祂豫定的計畫。凡是為神所用的人,都是被圈在祂計畫範圍裡的人。因著神的計畫,是要在人身上纔得以完成,所以祂用人的限度就極其廣大。今天在地上的人,只要是一個國家的國民,就在那個國家用處的範圍之內。同樣的,我們是神國的人,也就在神國用處的範圍內。

神的呼召的需要

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,都有被神使用的地位和可能。神為著要在人身上,確定他的用處,每一個為神所用的人,不僅是為神所造,蒙神所救贖,並且也為神所呼召。神所以造人、救人,為的是要用人。不過就著人的感覺而言,創造和救贖在人身上,還不能確定神在他身上的用處。所以神必須再加上呼召,用意就是確定神在人身上的用處。換句話說,在我們的感覺裡,神雖然創造我們,並且救贖我們,但還不一定用我們。只有當我們清楚神呼召的時候,我們纔能確定的說,神要用我們。所以,神的呼召對我們來說,乃是祂使用我們的確認。

現在的問題是,神到底有沒有呼召我們?或者說,我們怎樣知道神呼召我們?

神的眷顧

在我們的觀念裡,常以為要明白神的呼召,是一件困難的事。事實上,我們只要問問自己,從得救那一天起,直到現在為止,在我們裡面有沒有覺得要為主所用?或者裡面有沒有一個微弱的聲音,或是輕微的感覺,說,主要用我們。只要我們有一次這種感覺,就該明白這是主在呼召我們。請記得,在每個人裡面,那一個願意為主用的心,是主極大的工作;這個工作,比主創造我們的工作還要大。

主創造我們的工作,遠不如主在我們裡面,給我們一個願意為主用的心。主每次這樣在人裡面作工,都是祂莫大的眷顧。換句話說,這是主來眷臨人、探訪人。我們原是連主都不要的人,那裡會有心為主用?如今我們裡面竟然有這個念頭,願意為主用,這就證明是主的眷顧,是主的恩典臨到我們。

千百年來,神曾經無數次的臨到人、眷顧人,可惜今天在召會中,這種感覺,得到啟發的並不多。神常常臨到人,但卻常常被人擱置一邊。不要以為,必須聽見從天上發聲如雷,或看見像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遇見的大光,(徒九3,二二6,)那纔是神的呼召。實在說,我們裡面那一點微小的聲音和感覺,原則上和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得的呼召,是沒有兩樣的。就如我們清早看見微弱的晨曦,和中午看見炫目的烈日,雖然光熱的程度有差異,但太陽卻是同一個。同樣的,神呼召人有時會有超凡的情形,但通常祂都是很自然的臨到人、眷顧人。當神的眷顧臨到人的時候,就是人為神用的確定和開始。

付出代價

主的眷顧是人為主用的開始,這個責任是在主那一面。主若不眷顧,我們就不可能被呼召。然而聖經給我們看見,除了主的眷顧之外,在人這一面,也有我們該盡的責任,那就是出代價。(太八19~22,十六24~27,路九59~62。)無論是舊約的摩西、大衛,或新約的保羅、彼得等人,他們都是蒙主眷顧而出代價的人。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被主遇著時,主並沒有立即把能力、啟示、恩賜給他。主只叫他進城去,讓一位小門徒亞拿尼亞告訴他該作的事,並且對他講話,也只有簡單幾句。(徒九5下~6,10~17。)以後保羅所以能為主大用,乃是因為他肯出代價。(腓三7~8。)主那一面一直有眷顧,人這一面必須一直出代價。所以,我們為主用是開始於主的眷顧,卻也在於我們肯不肯出代價。

人若答應了主的呼召,他所要出的代價,實在是無限的。沒有一個人能說,他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彀了,已經無可再付。即使是使徒保羅,也是一直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,直到有一天連性命都捨了。(腓三12~14,提後四6~8。)保羅到了寫提後四章的時候,可以說他所能付的代價,差不多都已經付盡了,但他仍是依舊往前。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主的眷臨,並且所蒙的眷顧也都相同;但我們在主手中的用處,卻有差別,這乃是因我們出的代價不同;保羅出的代價比別人更多,所以他的用處比別人更大。

有人說,主要憐憫誰就憐憫誰。(羅九18。)請記得,這話是指那些還沒有蒙眷顧的外邦人說的,就如同法老那樣的人。(15~17。)我們這些蒙恩的人,是已經蒙了主眷顧的人;(弗二4~5,8;)所以,現在不是蒙眷顧不蒙眷顧的問題,乃是我們肯不肯出代價的問題。我們在主手中的用處,端看我們所出的代價如何。我們出的代價多,用處就大;出的代價少,用處就小。

千百年來,主的眷顧並不稀少,但是叫主歎息的,是我們願意付出的代價太少;所以,今天主的工作進展緩慢,主還不能回來。聖經明顯給我們看見,主是一直等人出代價,答應為祂使用。在以賽亞六章八節,主說,『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』這話我們領會的實在不彀深,其含意是說,主在宇宙中有一個大的心願,要等候人來答應祂的呼召。祂在每個時代都要作工,但是缺少人肯出代價,答應祂的呼召。甚麼時候在地上有人肯出代價,答應主的呼召,主就必定使用他。人的答應有多少,主的使用也就有多少。

聖經中『上山』的意義

聖經記載,第一個上山的人就是挪亞;他是在方舟裡,經過洪水而達到亞拉臘山上。(創八1~5。)洪水的審判不重在審判罪,乃重在審判頂撞神的世界。挪亞的上山,象徵從審判裡出來,脫離一切反叛神的情形。當他到了山上,一切反叛神的情形都成了過去。所以,聖經中說到人在神面前上山,這意思是,第一,脫離背叛。雖然整個世界落在反叛神的裡面,上山的人卻從反叛中出來。第二,是從死裡復活升到天上。挪亞上山以後,因為脫去了背叛,並且是死而復活,結果就能在一個新時代裡,代表神在地上的權柄。所以挪亞上山的意義,代表了所有後來的人,在神面前上山的意義。每次神帶領人上山,都要人脫離背叛,經過死而復活,進而在地上代表祂的權柄。這是人上山意義的總綱。

在聖經中,上山還有一面的意義,就是為著啟示。從亞伯拉罕上摩利亞山起,(創二二1~2,)直到約翰在拔摩海島上,(啟一9,)都是重在啟示。亞伯拉罕上摩利亞山,雖然起初是為著奉獻,最終還是為著啟示,叫他一面認識耶和華以勒,一面認識神在地上的工作;因為神應許亞伯拉罕的話,是關乎祂在地上要成就的工作。此後,摩西和以利亞,他們的上山也都是得著啟示。(出十九20,王上十八42。)到了新約,主帶門徒上山,也是為著啟示。(太五1。)最終約翰在拔摩海島上山,更是得著啟示。約翰的上山,表明上山的終結意義,就是脫離背叛,死而復活,完全在地上代表神的權柄,並且得著極奧祕的啟示。

上山得啟示,意思是,要得啟示就必須出代價。換句話說,上山就是出代價。馬太五至七章山上的教訓,是接續在會堂的教訓之後,(四23,)也是在會堂教訓之外。會堂的教訓是平常的、普通的,是多人所見的;但在會堂教訓之後,主帶門徒上了山。在山上的教訓是天國的教訓,是高的,是專一的,是只有少數跟從主上山,而到主跟前來的人,纔能聽見的。上山,就是出代價;到主跟前,就是親近主。歷代很少人領會馬太五至七章的教訓,因為很少人肯這樣出代價。

我們若要得著啟示,就必須下決心,肯出代價,並且裡面還要親近主;這是上山得教訓的基本條件。亞伯拉罕、摩西、主的門徒,都是這樣出代價親近主,而得著啟示。特別是約翰在拔摩海島上,更是在他出代價,並在主日親近主時,得著啟示的。(啟一10。)我們都應該學習這個功課。

福音書中的代價—撇下一切跟隨主

福音書裡多次題到主呼召人。認真說,主的呼召還不重在叫人得救,乃是重在叫人跟隨主。就如『來跟從我』,(太四19,)『你跟從我來』,(九9,)『變賣你所有的…跟從我』,(十九21,)『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,你跟從我罷』,(八22,)『手扶著犁向後看的,不配進神的國』,(路九62,)這些經節在在給我們看見,跟隨主的人要出的代價是何等的厲害。

在福音書裡,主向蒙召的人惟一的要求,就是撇下所有的。(路十四33。)當初門徒就是如此蒙召跟隨主,如彼得所說,『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。』(太十九27。)『所有的』就是『一切』。有五千的出五千,有五萬的出五萬,這兩者都是出了一切的代價。在主眼中,他們所出的代價都相等。那一天主稱許投下兩個小錢的寡婦,(可十二42,)因她是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。所以,所謂的出代價,不一定是花費最多的,乃是投上一切的。凡投上所有的,就是出代價。主從來不計算我們出了多少,主乃是計算我們是否付出一切。

福音書裡所要求的『一切』,乃是我們原有的『一切』。正如我們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弟兄、姊妹、房屋、生意、學問、地位、名利、喜好、雄心、性命,這一切的一切,就是福音書裡要求的代價。然而,今天我們還有許多人,沒有完全斷絕親人的關係。這不是說要在作人上斷絕關係,乃是在心情上斷絕關係。總而言之,主要我們把原有的一切都撇下,這是主最厲害的要求。

無論甚麼時候,我們一碰著主,主就會向我們有所要求。沒有一次,我們真摸著主,而主沒有向我們要求的。主對我們所付上的代價,是不會滿足的;祂一碰著我們,就向我們有所要求。主最明顯的同在,就是當祂向我們有所要求時。就我們而論,當我們失去與主的交通時,纔沒有主要求的感覺;但就主而論,只有等到新天新地,祂纔不再對我們有所要求。

今天是主用人的時候,是主得著人來為祂作工的時候;所以,主不斷的向我們有要求,並且祂的要求都是越來越大。起初,主的要求都是很細微的,但逐漸的,越要求越大,越要求越深,越要求越厲害。我們若把要求的感覺壓下去,那是最喫虧的事,那會叫我們失去交通,並且久而久之,主在我們身上的路就走不通了;那時,祂只好轉向別人。然而,我們若答應主的要求,學習順服,肯出代價,我們的感覺就會越過越敏銳;到一個地步,我們幾乎整天都會感覺,主一直向我們有要求。

我們若是不答應主的要求,不肯出代價,就會有兩個結果。第一,就我們而論,我們會像那少年人,憂憂愁愁的走了。(太十九22,)第二,就主而論,主在我們身上不能顯出用處來。故此,我們寧肯順服錯了,也不要不順服;寧肯順服太過,也不要順服不及。另一面,我們若答應主的要求,也會有兩個結果。第一,我們會滿有喜樂;第二,主在我們身上能顯出用處。

我們要看見,為主用的基本條件,就是答應主的要求。這樣的人,即使道理明白的不多,還能為主所用;即使禱告不多,也還能為主所用。因著主的要求而出代價所得的能力,往往勝過禱告多次而得的能力;答應主的要求而出代價得的能力,常常遠勝聖靈澆灌而有的能力。人所注意的是聖靈的澆灌,卻沒有看見五旬節那日,得著聖靈澆灌的人,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有多大。他們乃是首先撇下一切,來到耶路撒冷樓上,又在那裡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人。(徒一13~14。)

許多人想要得著聖靈澆灌所帶來的能力,卻不願意學習出代價的功課;所以許多工作是作了,卻看不見工作持久的存在和果效。要工作能存留,能長久,作工的人非得學功課不可。工作能存留多少,端看作工的人功課學了多少。工作的能力是在於學功課;要學功課,就必須出代價。人在主面前的用處,是根據他在主面前出代價有多少。無論誰都羨慕保羅、彼得這些人,在主面前的用處,但卻忽略了他們在主面前,曾經付出極大的代價。今天我們在主面前若沒有多少用處,惟一的原因就是我們不肯出代價,不肯答應主的要求,不肯撇下我們原有的名譽、學問、地位、前途,和我們的一生。因此我們沒有多少主的同在,也難得在交通中遇見主,自然在主面前就沒有多少用處。

腓立比書中的代價—丟棄萬事為要得著基督

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和福音書的代價不同。福音書的代價是我們原有的一切,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是重在那些能叫我們事奉主的一切。例如腓立比三章的『萬事』,就是我們在事奉上所有的『能』。我們能事奉,能講道,能作見證,能探望,有口才,有經歷,這些都是腓立比三章,要求我們丟棄的代價。腓立比三章所啟示的,是追求經歷基督和祂復活的大能。(10。)所以凡是神學、口才、道理、知識、經歷,都要付出去,纔能換來基督,經歷基督,得著基督。保羅丟棄萬事,是為要得著基督。(8。)換句話說,就是丟棄他能事奉神的那些『能』,為要得著基督來作他的『能』。我們的能力,我們的口才,我們的道理和信息,都要摔在一邊,讓基督來作我們的能力,作我們的口才,作我們的信息;只有這樣出代價,纔能得著基督。

舉例來說,我們常常出去探望,慢慢的對探望的事就學會了,就以為有經歷了。然而,這個探望的經歷,若是我們不肯為基督而丟棄,結果這個探望就不能叫我們經歷基督;因為我們一直保留我們的『會』,基督就沒有機會進來。當我們丟棄自己的經歷,再去探望時,我們就不再靠自己的『會』;我們是把從前『會』探望當作有益的,如今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。雖然我『會』,卻把『會』丟棄如糞土。這樣就能換來基督,經歷基督。

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不是一個基督徒初期的代價。基督徒起初的代價,乃是福音書的代價。腓立比書的代價是在福音書之後的,沒有出過福音書代價的人,無法付出腓立比三章的代價。福音書的代價是用不著資格的,是起初的;腓立比三章的代價卻是需要資格的。人在福音書裡出了代價,纔能在使徒行傳裡有事奉;人在使徒行傳裡有事奉,纔會有經歷,纔有資格付出腓立比三章的代價。

人出了福音書的代價而有事奉的經歷,但如果他一直停在那裡,把持著那些經歷不肯丟棄,結果就沒有新鮮的經歷,就不能更多的經歷基督。所以保羅說,要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。(腓三13。)從前的經歷不管多好,都是背後的東西,都要忘記。(參5~6。)從前若是講道救了三千人,也要丟棄如糞土,纔能得著活的基督。已往的經歷若不丟棄,就不能更新的經歷基督;沒有新鮮的經歷,在事奉上就沒有新的用處。有的人在主面前的用處是陳舊的、不鮮活的,就因為他不肯出腓立比三章所說的代價,缺少經歷基督和祂復活的大能。

腓立比三章的代價,如同亞伯拉罕把以撒獻在祭壇上。(創二二1~2。)以撒原來是神所應許的,是從神得來的,但還得更新擺上。照樣,即使是我們已往在主面前所學的功課,都得為主擺上;這就是腓立比三章的要求,這一個要求是更高的。福音書的代價,是初期跟隨主的人,在起初所付上的;到了腓立比書這裡,這個人已經有相當的事奉,也相當認識主,相當屬靈,相當有得著,相當有經歷了。這時,腓立比三章就來要求他,把這些『相當』丟棄,也就是把『萬事』丟棄。這些雖然都是好的,都是以撒,卻都是背後的東西。所以必須忘記,必須當作代價付出去,纔能有新的經歷。惟有如此,我們在事奉上纔會有新的用處,有活的用處。

啟示錄裡的代價—三個買

聖經另外一處說到出代價最清楚的地方,就是啟示錄三章十八節。這裡題到三個『買』,要買火煉的金子,要買白衣,要買眼藥。這些『買』都是代價的問題,並且是主吩咐我們要『買』。

這裡的金子重在神的性質,神的成分。老底嘉的教會裡泥土多,金子少。換句話說,在他們中間,神之外的東西太多,神自己的成分太少;所以主就勸他們買金子。這裡的『白衣』,白是指純潔、沒有攙雜,衣是指生活和為人。所以白衣的意思,是生活為人顯出神自己的純潔。第三,說到買眼藥,就是為要擦眼睛。因為眼睛有病,看不見光,所以要買眼藥來醫治,眼睛纔會明亮。在正常的情形中,基督徒裡面的性質該是純的,外面的生活該是潔白而又明亮的。這些都需要我們去買,需要我們付出代價。在主呼召我們之後,我們要出代價纔能為主所用,因為神在祂永遠裡的計畫,乃是要藉著人來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