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1/21

聖經之旅 第十二課 亞伯拉罕與神的交通 (節錄)


神的應許

亞伯拉罕經歷為弟兄爭戰而得勝,但他回來以後,心裡卻畏懼起來。他擔心兩件事:他的敵人會回來攻打他,以及他還沒有自己的孩子。這時,神在異象中對亞伯拉罕說,『亞伯蘭你不要懼怕,我是你的盾牌,必大大的賞賜你。』神叫亞伯拉罕不要懼怕,因為(一)『我是你的盾牌,』再也沒有人能攻擊你;(二)『我是你極大的賞賜,』所以你失去的一切,在我身上都能得著。神在這裡安慰亞伯拉罕,叫他不要懼怕。但亞伯拉罕卻對神說,『主耶和華阿,我既無子,你還賜我什麼呢?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,是大馬色人以利以謝。』又說,『你沒有給我兒子,那生在我家中的人,就是我的後嗣。』(創十五1~3。) 

神進來安慰亞伯拉罕,亞伯拉罕卻反問神,他還沒有兒子,神還賜他什麼。亞伯拉罕這樣問神,是神喜歡的。神喜歡聽我們對祂說話。一面神要我們敬畏祂,另一面,祂也喜歡聽我們說話。神說話,我們聽;我們說話,神也聽。神在這裡要我們學一個功課,就是:難道神不知道麼?難道神不知道亞伯拉罕需要一個兒子麼?神知道。但是,神喜歡我們作祂的朋友,進入祂的心和祂的思想,神也喜歡我們對祂說話。亞伯拉罕就是這樣進入了神的心意。神應許他有兒子,但神把他帶到一個地步,要他自己向神要。亞伯拉罕的意思是說,神如果要在地上有一個國,就必須使他有兒子,並且必須是自己生的,不是買來的。

亞伯拉罕因信稱義

亞伯拉罕問神,他既無子,神還賜他什麼?並且神既沒有給他兒子,那生在他家中的人-以利以謝,就要成為他的後嗣。這時神對亞伯拉罕說,『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,你本身所生的,才成為你的後嗣。』於是神把亞伯拉罕領到外邊說,『你向天觀看,數算眾星,能數得過來麼?』又對他說,『你的後裔將要如此。』就在這時,亞伯拉罕相信神,因著亞伯拉罕信耶和華,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。這時,耶和華又對他說,『我是耶和華,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,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。』亞伯拉罕問神,他怎能知道必得這地為業呢?於是神要亞伯拉罕取母牛、母山羊、公綿羊、斑鳩和雛鴿各一隻,分開劈成兩半。有冒煙的爐,和燒著的火把,從那些肉塊中經過。神就在那裡與亞伯拉罕立約,說,『我已賜給你的後裔,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…。』(創十五4~21。) 

當神應許亞伯拉罕要有後裔的時候,亞伯拉罕立刻相信神這應許。因著亞伯拉罕在這件事上相信神,他的信對神十分寶貴,神就將這信算為他的義。這是全部聖經第一次題起信心的地方。亞伯拉罕是信心的祖宗,他在這裡的的確確信神的話,神就以此為他的義。(參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,62~64頁。)新約中保羅告訴我們:『神的義,藉著信耶穌基督,歸與一切信的人,並沒有分別。』(羅三22。)神不僅稱亞伯拉罕為義,神也因著我們信入耶穌基督,已經稱我們為義了。信是什麼?信是活的基督將祂自己傳輸到我們裡面時,我們向著祂的反應。信也是那位將祂自己傳輸到我們裡面的基督,成了我們的信。因此,信不是起源於我們,乃是來自神。不僅我們得救的時候,經歷神因我們向著祂的信而稱義我們;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,我們都能經歷,當我們以基督作為我們的信,對神有回應時,神就進一步使基督成為從神給我們的義。每一天,我們都當存著真誠的心,以十分確信的信,前來進入至聖所,接觸神並享受神,我們就更多得著基督,作為神算給我們的義。

亞伯拉罕生以實瑪利

神應許亞伯拉罕要賜他後裔和地,亞伯拉罕也信神的應許而蒙神稱義。然而,要生兒子的應許是有了,信心也有了。但是,一天過一天,一月過一月,一年過一年,還是沒有兒子。到亞伯拉罕八十五歲時,他們在迦南地已經住了十年,妻子撒拉還是沒有生出兒子。於是撒拉向亞伯拉罕題議,亞伯拉罕可以和她的使女同房,或許可以因她得孩子。亞伯拉罕聽從撒拉的話,撒拉就將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。不久,夏甲就懷孕,生了以實瑪利。然而,以實瑪利並不是神所應許的後裔,必須是亞伯拉罕藉著撒拉所生出的,才是亞伯拉罕的後裔。因此,以實瑪利出生之後十三年之久,神遠離亞伯拉罕,沒有向他顯現。(創十六1~16,十七1。) 

亞伯拉罕信神的話,信神要給他一個兒子。但是他沒有看見,信就是停止自己的活動,等候神來作。亞伯拉罕信神,但他沒有看見,信是應當等候,不應當自己作。他以為,如果信,就應當幫助神,就應當自己作。所以他聽妻子的話,納夏甲為妾,生了以實瑪利。這是他憑自己天然的力量生出來的,所以他得不著神的喜悅,神也十三年之久沒有向他顯現,可以說這十三年他是虛度的。

在我們身上也有同樣的經歷。每當我們聽見神的話,活的基督就在我們裡面作工,使我們對神有反應。這時神也立即對我們有反應,稱義我們,我們也因此有平安和喜樂。接著,我們就想要作個行善的基督徒,在家裡或在學校中循規蹈矩,有好的表現。然而我們若這樣作,就是憑自己的努力,生出以實瑪利。要知道憑著我們自己所作的,即使看來是不錯的,也不能滿足神的心。惟有出自於神的,神自己作的,才能滿足祂的心。我們只能讓神藉著我們去作,卻不能憑著我們自己去作。願神憐憫我們,不憑著自己為神作什麼。

神的全豐全足所要求的完全

神應許亞伯拉罕要生一個兒子,但亞伯拉罕沒有等候神給他一個兒子,就自己娶妾生了一個兒子-以實瑪利。結果十三年之久,神沒有向他說話。亞伯拉罕雖然生了一個兒子,卻也虛度了十三年。過了十三年,亞伯拉罕年九十九歲,已經衰老了,身體如同已死了。他就是自己要生兒子也不能了。到了這時候,神才又向他顯現,對他說,『我是全能的神!』這是神第一次啟示祂這一個名-『全能的神』,也可譯作『全足的神』。當神向亞伯拉罕啟示這名之後,神向亞伯拉罕要求-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。什麼是完全的人?完全的人就是純潔的人,神所要求亞伯拉罕的是純潔沒有攙雜。(創十七1。)

神吩咐亞伯拉罕要行在祂面前,這意思就是享受主那全豐全足的供應。當我們享受祂供應的時候,我們就是行在祂面前。神也吩咐亞伯拉罕要完全,這意思不是他不好,乃是他缺少神。我們沒有神,就不得完全。實際的說,要完全,意思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不倚靠肉體的力量,乃信靠全豐全足的大能者。我們不該倚靠天然的己或肉體的能力,乃該在每件事上信靠神的全豐全足。當別人來攪擾我們或責備我們時,我們想要克制自己不生氣,不回嘴,卻往往失敗。這乃是因為我們走錯了路,我們沒有信靠神,卻想靠自己的努力抑制脾氣。每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狀況時,不要想去勝過你的脾氣;最好的路就是快快呼求主的名,回到全豐全足的神裡面,絕不離開祂,每時每刻都信靠祂。我們若肯這樣操練,忘記我們的脾氣,而每時每刻信靠神,自然會勝過脾氣。我們都必須學習使自己不斷的在神裡面。這就是要完全的路。

更改名字並受割禮

接著神又與亞伯拉罕立約。在這次立約裡,神為亞伯拉罕更改名字,將他的名從『亞伯蘭』-崇高的父,改為『亞伯拉罕』-眾民之父、多國的父。神又對亞伯拉罕說,『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。你們所有的男子,都要受割禮,這就是我與你,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,是你們所當遵守的。』神又將亞伯拉罕妻子的名字從『撒萊』-我的公主,更改為『撒拉』-多國的母。神應許要賜福給撒拉,使她從亞伯拉罕得一個兒子,並要作多國之母,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。因著亞伯拉罕心裡暗自喜笑,神又再次堅定祂的應許-撒拉必生一個兒子,要給他起名為以撒。說完了話,神就離開他升上去了。亞伯拉罕遵著神的命,給他兒子以實瑪利,和家裡一切的男丁,都行了割禮。(創十七1~27。)

一個人的名字代表他的實際。亞伯拉罕的名字改了,表徵他這人改變了。他改名的意義,乃是神加到他的裡面。從前他是崇高的父,現在他要作眾民的父,不是崇高的個人,乃是繁增的人,好達成神的目的。而撒拉也從『我的公主』,改變為『多國的母』;這使她的度量更寬廣,能關心別人,作多國的母,來產生後裔,達成神的目的。我們都需要這樣的變化,成為已經繁增並正在繁增的人,並成為寬廣且全面的人。

受割禮的屬靈意義,是脫去肉體、己和舊人。照新約來看,割禮乃是與基督一同釘十字架,並一同埋葬。割禮的意思就是了結我們的己和肉體,也就是對付我們天然的能力。當我們願意這樣對付己和肉體,就有路讓神進來,生出以撒。

神的朋友

有一天,天氣正熱的時候,亞伯拉罕坐在他的帳棚門口,舉目看見三個人走來,在他對面站著。他立刻跑去迎接他們,請他們留下,又為他們預備水洗腳,並以豐盛的食物來款待他們。這三人,其中一位是主,是耶和華,另二位是天使。三人中有一位對亞伯拉罕說,『到明年這時候,我必要回到你這裡,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。』撒拉在帳棚門口聽見這話,就在那裡暗笑。這時,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,『撒拉為什麼暗笑?…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?』三人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,就從那裡起行,向所多瑪觀看。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,要送他們一程。這一段故事是說到神在亞伯拉罕的水平上,並以人的形態臨到他,與他有甜美親密的交通。亞伯拉罕被神帶到一個地步,能像朋友一樣的與神來往交通,因此神以亞伯拉罕為祂的朋友。(創十八1~16,雅二23,賽四一8,代下二十7。) 

亞伯拉罕對神的經歷,可分為四段。在第一段蒙召的經歷中,神向他顯現為榮耀的神。在第二段為弟兄爭戰的經歷中,神啟示祂自己是至高的神,天地的主。在第三段,神臨到亞伯拉罕是全豐全足的大能者。現在,在第四段的經歷中,神以非常不同的方式-以平常的人來到亞伯拉罕這裡。我們都需要經歷神到這樣的程度。起初我們經歷神的榮耀,但我們越經歷祂,就越察覺祂是以人的形態來臨,祂要成為我們的朋友,與我們有親密的交通。何等美妙,神不僅是高高在上的神,更是親密的朋友臨到我們,與我們有親密的交談。在日常生活中,不論是讀書、吃飯、走路、坐車,我們都可以親近祂、享受祂,將我們的心意向祂傾吐。我們更可以藉著定時向神的禱告,如同亞伯拉罕接待神那樣,與神有最親密甜美的交通,並聽見神向我們傾吐祂的秘密。

挑戰性的代禱

三人拜訪亞伯拉罕,並與他說完話,要從那裡起行的時候,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,要送他們一程。這時耶和華說,『我所要作的事,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?』於是神告訴亞伯拉罕,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,因此神要下去,察看他們所行的。神把祂的秘密透露給亞伯拉罕了,亞伯拉罕在神面前,知道了人所不能知道的旨意。亞伯拉罕就問說,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,你還剿滅那地方麼?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,饒恕其中的人麼?』當神向亞伯拉罕啟示祂的心願後,亞伯拉罕立刻領會了神的意思,所以他和神之間有一段很長的交談。在這交談中,亞伯拉罕求神為著所多瑪城中的義人,不毀滅這城。亞伯拉罕與神都沒有題到羅得的名字,但是他們彼此懂得對方所說的,因為他們是親密的朋友。因著亞伯拉罕的代求,神記念他,並答應他的代禱。當神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,祂記念亞伯拉罕,就在傾覆羅得所在之城的時候,將羅得從傾覆中救出來。(創十八16~33,十九29。)

在創世記十八章,神臨到亞伯拉罕的目的,不是為著吃飯,甚至不是為著堅定關於撒拉生兒子的應許。神臨到亞伯拉罕,是因為祂在尋找代禱的人。神要對邪惡的所多瑪城執行審判,但神沒有忘記祂的子民羅得在那城裡。神必須找到一個人為羅得代禱,因此,神訪問亞伯拉罕,目的是要他為羅得代禱。亞伯拉罕很能體諒神的心,立刻用挑戰性的代禱,向神回應祂的心願。這個代禱乃是神願望的發表,也是祂旨意的完成。今天在召會生活中,迫切需要這種挑戰性的代禱。我們都需要運用靈,照著神的心願向神挑戰,而為召會代禱。神的心願乃是要將祂的子民從邪惡的城裡拯救出來,將今日的羅得從被定罪的光景中搭救出來。我們若是親近神,與祂有親密的交通,我們就能懂得祂的心,而在榮耀的代禱中,向祂回應祂的心願。我們的禱告不是為著自己,而是為著神永遠的計劃,為著祂的恢復,為著祂的行動,並為著祂所有的召會。



牧養材料(三)信而順服 第十三題 珍賞主耶穌

林後5:14 原來基督的愛困迫我們,因我們斷定:一人既替眾人死,眾人就都死了;
林後5:15 並且祂替眾人死,是叫那些活著的人,不再向自己活,乃向那替他們死而復活者活。

信來自對主耶穌的珍賞

保羅在加拉太二章二十節末了的話,證明這一節的信,是屬於基督,也是在基督裏面的信。他總結這一節時,說到神的兒子乃是『愛我,為我捨了自己』的那一位。保羅寫這些話的時候,滿了對主耶穌的珍賞。否則,在這樣長的經節末了,他不需要說到基督愛他,為他捨了自己。他可以結束於『在神兒子的信裏…所活的』這句話。但是當他說到現今他如何活著,他的心滿了感謝和珍賞。信來自這種對主耶穌的珍賞。在基督裏面的信,和屬於基督的信,是從對基督的珍賞來的。

信產生一種生機的聯結,使我們與基督成為一

在林後五章十四至十五節保羅說,『原來基督的愛困迫我們,因我們斷定:一人既替眾人死,眾人就都死了;並且祂替眾人死,是叫那些活著的人,不再向自己活,乃向那替他們死而復活者活。』我們思想這些經節就能看見,保羅的信來自珍賞基督那困迫的愛。我們越珍賞基督那困迫的愛,我們就越有信。這信不是由我們自己的能力或活動所產生的,乃是由我們所珍賞的這位基督,在我們裏面作工所產生的。我們珍賞主耶穌的時候,會說,『主耶穌,我愛你,我寶貴你。』我們對主這樣說,祂就在我們裏面運行,並成為我們的信。這信產生一種生機的聯結,使我們在其中與基督真正成為一。

拳匪之亂時的真實故事

我願意告訴你們一個真實的故事,印證這一點:在我們裏面運行的信,來自我們對主耶穌的珍賞。在中國拳匪之亂時,數以百計的基督徒殉道。有一天,在中國的古都北平,拳匪正在街上遊行。一位年輕的基督徒女子,坐在囚車後方,被押去行刑。行刑者圍住她,手拿著刀劍;氣氛很恐怖,充滿了拳匪的喊叫聲。然而,當她向主唱詩讚美的時候,她的臉面發光。商店都因著暴亂而關門;但有一位青年人,從一家店鋪門口的縫隙中,看到這個情景。他因著這位年輕女子發光的臉、喜樂和讚美的歌聲,而深受感動,當下就決定要尋出基督徒信仰的真理。後來,他的確認識了真理,而成為相信基督的人。最終,他放下他的事業,成了一個傳道人。有一天,他訪問我的家鄉,告訴我他如何成為基督徒的故事。

這裏的點是說,這位年輕的女子,在這樣恐怖的環境當中,能夠滿了讚美,乃是因為信在她裏面作工。她滿了對主耶穌的珍賞。因著她這樣愛主,主自然而然就成了她裏面的信。這信產生一種生機的聯結,她在其中聯於主。這生機的聯結,是神新約的經綸中,一個基本且重要的方面。

在我們裏面運行的信心

在加拉太二章二十節保羅說,我們如今在肉身裏所活的生命,是我們在神兒子的信裏,與祂聯結所活的。我們活神聖的生命,不是憑著眼見,也不是憑著感覺,不同於我們活肉身和魂的生命。我們活神聖的生命,就是活我們靈裏屬靈的生命,乃是藉著運用信,這信是由賜生命之靈的同在所激發的。

保羅說到信時,是說『神兒子的信』。這個『的』字是什麼意思?這個字含示本節所題的信,乃是屬於神兒子的信,就是祂自己所擁有的信;然而,我們和其他許多人解釋這一節的時候,都說,這辭真正的意思是在神兒子裏面的信。但希臘文在這裏沒有用『在…裏面』這個介繫詞。我花了許多時間想要瞭解這件事。我查考許多一流的權威著作以後,確信保羅在這裏所說的不是神兒子的信,乃是在神兒子裏面的信。但我們仍需要解釋,為什麼在這一節,以及同章十六節和三章二十二節,保羅沒有用『在…裏面』這個介繫詞。我們若只查考聖經的白紙黑字,就無法對此事有正確的領會。我們還需要思想我們的經歷。

是基督向我們啓示出來,並注入我們裏面

保羅寫加拉太書是根據真理,也是根據他的經歷。根據我們基督徒的經歷,在我們裏面運行的真實活的信,不只是在基督裏面,也是屬於基督的。因此,保羅在這裏的意思,實際上就是『屬於基督的,並在基督裏面的信』。保羅的思想乃是,信是屬於基督的,也是在基督裏面的。

我們已經指出,信是我們對主之所是,以及祂為我們所作之事的珍賞。我們也指出,真實的信乃是基督自己注入我們裏面,成為我們相信祂的能力。主注入我們裏面以後,就自然而然成為我們的信。一方面,這信是屬於基督的;另一方面,這信是在基督裏面。然而,光說這信就是基督,這太簡單了。我們需要說,信乃是基督向我們啓示出來,並注入我們裏面。信不只和已經注入我們裏面的基督有關,也和正在將祂自己注入我們裏面的基督有關。當基督在我們裏面運行,祂就成為我們的信。這信是屬於祂的,也是在祂裏面。(加拉太書生命讀經,一一○至一一三頁。)

參讀:加拉太書生命讀經,第十篇。

2020/11/16

事奉主者的資格、追求與學習 第一篇 事奉主者兩面的難處-灰心與驕傲

事奉者向主祈求增加信心

路加十七章五至十節說,“使徒對主說,求主增加我們的信心。主說,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,就是對這棵桑樹說,你得連根拔起,栽在海裡,它也必聽從你們。〔但是〕你們誰有奴僕耕地或是牧羊,從田裡回來,你們會對他說,快過來坐下吃飯?豈不對他說,你給我預備晚飯,束上帶子伺候我;等我吃喝完了,你才可以吃喝麼?奴僕照所吩咐的去作,主人還謝謝他麼?你們也是如此,作完了一切吩咐你們的事,只當說,我們是無用的奴僕,所作的本是我們應當作的。”請注意,這段話不是說門徒對主說,乃是“使徒”對主說。這裡是把說話的人,擺在一個事奉的地位;說話的是使徒,是事奉的人,不是僅僅蒙恩的門徒。他們對主說,“求主增加我們的信心。”主就說,“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,就是對這棵桑樹說,你得連根拔起,栽在海裡,它也必聽從你們。”主說完這話,接著說了一個比喻。表面看好像是上文不接下文,然而我們若仔細對照原文,就會看見七節起頭原文有一個連接詞,可譯為“但是”,可見下文與上文是相接的。

這段聖經表面看很簡單,話語也很平常,但幾乎大部分讀經的人都承認,很難捉摸主在這幾節裡所說的意思。因為前後兩段話似乎有點上文不接下文,在思路上不容易連接。開頭說到蒙主揀選的使徒,就是那些事奉主的人,向主祈求加增他們的信心。然而,主並沒有回答他們怎樣加增信心,反而說到他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,就能有何等的功效。接著就說,他們乃是像奴僕一樣,即使是耕了地,放了羊,作了許多事,當他們回到主人跟前時,並沒有什麼可居功的。他們還得學習在主人面前服事,讓主人先得滿足。不僅如此,他們當有一種心情,一個態度,就是承認自己是無用的奴僕。這段話初讀之下,很不容易找到它的思路,摸著它真實的意義。甚至可能讀了無數次,還是讀不通。必須等到我們在事奉裡,在主的工作上有過一些經歷後,我們才懂得。
 
不是信心大小的問題,而是有沒有信心

這段聖經,主要的意思無非是給我們看見,一個蒙神揀選事奉主的人,應當學習不灰心,也就是學習有信心。換句話說,常常學習“相信”,因為只有相信能叫人不灰心。我們一同事奉主的人,常常會有一種光景,雖然口頭上不說自己灰心,實際上卻常困在灰心裡面。比方,有些人一直覺得沒有從主得著直接的負擔;有些人則嘆息工作沒有什麼果效。因此,許多人都不是那麼剛強、愉快;反之,都是在一種愁眉不展的光景裡。這是一種灰心的情形。

我們若不能從灰心裡出來,裡頭就會一直有一種困擾,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,像這段聖經所記的一樣。使徒們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,意思是,主叫他們事奉,但是他們不能,他們的信心不足,所以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。希奇的是,主並沒有告訴他們如何加增信心;主反而說,只要有信心,就能有信心。對他們而言,是信心太小的問題;對主而言,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。主說,你們只要有信心,那怕信心小到一個地步,像一粒芥菜種一樣,只要有這一點,即使對一棵桑樹說,你得連根拔起,栽在海裡,桑樹也必聽從。

這話給我們看見的是正面的,意即事奉主的人,不必求主加增信心。事奉主的人需要從根本看見,在他裡頭有一個東西,叫作信心。所以不要說,我的信心太小。我們常聽見基督徒說,“請為我禱告,使我的信心加增一點。”我們要看見,主在這裡一點不摸信心大小的問題。主點出了一個事實,我們是有這信心的。當然,使徒們不會沒有這信心,我們這些蒙主呼召的人,也不會沒有這信心。我們也許認為自己只有一點信心,但主對使徒的回答指明,只要有一點,就可以了;有這一點,就一定夠用。所以,我們要這樣相信。我們需要看見,不是我們的信心增加,乃是我們只要有一點信心就可以;而這一點信心,是每一個信徒都有的。
 
事奉主者兩面的難處

主說完這話之後,七至八節便說,“〔但是〕你們誰有奴僕耕地或是牧羊,從田裡回來,你們會對他說,快過來坐下吃飯?豈不對他說,你給我預備晚飯,束上帶子伺候我;等我吃喝完了,你才可以吃喝麼?”這意思是,無論我們憑著信心作了多少,仍是沒有什麼可誇的。我們的難處,要麼就是落在灰心裡,要麼就是偏到驕傲裡。一驕傲,就看這個不行,那個也不行。所以,主說過信心之後,就用奴僕的事,來摸我們的驕傲。

當我們摸著一點竅,看見不是增加信心,而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時,我們乃是站在有一點信心的根基上;這能使一棵樹連根拔起,栽在海裡。因此,我們能作相當的事。換句話說,當我認識在我裡頭有一點本錢,有一點信心,然後我憑著這個本錢,這個信心,能作一點什麼,這個竅一開,立刻我就能作一些事。可惜我們人是這樣的麻煩,不是偏於灰心,就是偏到驕傲。這是不能裝假的。好比有的弟兄不是灰心,而是驕傲;即便他不是故意驕傲,但他那種自義,顯出一種自命不凡的樣子,便是驕傲的模樣。

比方,有兩位弟兄作見證,一位說自己聖經讀得不好,另一位說感謝主,這些日子自己聖經讀得相當不錯。又比方兩位姊妹,一位說自己怎樣沒有直接從主得著負擔;另一位說她很容易摸到亮光,也很容易接受負擔。有人說,自己越過越糊塗,越過越忙,屬靈的情形爬不起來,有一種灰心的感覺;另一個人說,他很容易摸著主,並且一禱告就有主的同在。這些情形,都是路加十七章五至十節所描述的光景。主在這裡強調的說,你雖然有一點信心,因而有一些成就,但是不要忘記,即使你有信心耕了地,放了羊,你仍舊是個奴僕。這意思是,即使你的信心叫你能撒種傳福音,牧養神的群羊,造就聖徒,並且你也都作得相當好,這並沒有值得驕傲、誇口的。

你不能說,你作了很多,很辛苦,自己應該先得飽足。不,我們還不能有享受,還不能有可誇的。我們耕了地,放了羊,傳了福音,帶領聖徒,還得回到主跟前事奉祂,並且先讓祂得著滿足。等祂吃飽喝足、滿足了,我們才可以有一點的滿足和享受。此外,我們還得在主面前有一個存心,認識我們是無用的奴僕,所作的本是我們應當作的。這一面拯救我們,使我們與主同心;另一面,保守我們一直不灰心,也不驕傲。不灰心是因主已經揀選我,把一點的信心放在我裡頭,作我的資本、本錢。我就憑這一點事奉祂,作我所該作的事,而有一點的果效。不驕傲是因無論我作了多少,我都認識我不過是個無用的奴僕。

這件事必須深深地作到我們裡面。你我事奉主,全數不在別的,只在乎主放在我們裡面那一點的信心,那是我們的資本。誰能說我們裡面一點信心也沒有?我們蒙了神的揀選,蒙主呼召,無論我們這人怎樣貧窮,在我們裡面總還有一點信心,這一點信心就是我們的本錢。我們不必灰心,我們只要有這一點就夠了,只要憑著裡頭這點信心,就能作許多事。然而另一面,主有智慧,祂知道當我們真的開了竅,學了一點功課,憑著信能作一點什麼時,我們就會偏到另一面,會驕傲。我們會以為自己能耕地,也能放羊,立刻驕傲、自滿都出來了。所以主說,我們即使耕了地,放了羊,回來還不能吃飯。不能吃飯就是不能自滿,不貪圖自己的享受。我們還得空著肚皮,伺候在主跟前,讓祂先享受。不僅如此,我們要謙卑下來,對主說,“主,我是無用的奴僕。我只是耕了地,放了羊,作了一點事,並沒有什麼可誇的。主,這不過是我應盡的本分,是我應該作的。”

在我們一同事奉的人中間,很明顯的有兩面的難處。有相當一部分同工覺得貧窮,覺得自己不能講道,什麼都不行,所以愁眉不展,打不起精神,也提不起勁。另一面,有少數同工有一個光景,不是路加十七章裡謙卑、謙虛的侍立在主跟前,對主說,“主,我是無用的奴僕,就是作了一點工,也不過是應盡的本分,是我自己該作的。”他們反而在那裡說,“我耕了地,放了羊;我讀經有亮光,有異象;我有負擔,能作這個,能作那個。”我們中間,這兩種光景是很明顯的。有的愁眉不展,有的趾高氣昂,自視甚高。這兩種情形都需要主的憐憫,因為我們沒有可灰心的,也沒有可驕傲的。
 
不灰心也不驕傲,拯救我們脫離事奉兩面的難處

我們蒙主憐憫,在我們裡面的確有一點東西,像一粒種子,那就是我們的信心。主說我們有一點信心,像一粒芥菜種就夠了。這一粒小種子,就是我們事奉的本錢;我們認識這個,憑著這個事奉主。不要在乎我們的無知、我們的軟弱,甚至我們的“看不見了”、“記不住了”、“說不出了”。這個“不”字並沒有妨礙,即便我們的眼睛完全看不見,甚至即使看過也全數忘了,說起話更是前言不接後語,這都不成問題。

我們該知道,每一個蒙主揀選的人,都有信心。一個事奉主之人的難處,不在別的,就在路加十七章這段話裡所隱示的灰心和驕傲。我們的難處就是這樣,若不是灰心,說自己看不見、記不住、說不出;就是偏向另一面,說自己看得見、記得住、說得出。路加十七章正好拯救我們脫離這兩面的難處。我們不需要灰心,在我們裡頭有一點東西,是主放在我們裡面的,是無法去除的。這一點東西,是我們的資本,叫我們能在主面前事奉祂。所以,我們定規能耕地,能放羊,能傳福音,能牧養聖徒,牧養主的羊群。

然而,等到我們真能作些什麼,能耕地,能牧羊,那時便要提防驕傲。千萬不要說,我都能了,我現在得飽餐一頓。主說,“不,你們還得謙卑自己,到我面前伺候我。”若是可飽足、可享受,也是主先享受。我們還得在主面前,對主說,“我是無用的奴僕。”請記得,主從來不喜歡人說,“我是沒有信心的奴僕。”主歡喜聽見:“我是無用的奴僕。”主喜歡我們常常說,“我裡頭有信心。”主不喜歡我們說,“我沒有信心。”主喜歡我們說,“我是無用的奴僕,即使作了一點什麼,真是耕了地,牧了羊,那也不過是我應盡的本分,算不得什麼。”我們若記得自己是有信心的人,就不會灰心,並且能夠站立;我們若記得自己是無用的奴僕,便不會驕傲。我們要一直在主面前,抓住主在這裡所說的話。

我們不需要灰心,也不需要羨慕人所謂的看見異象,或摸著直接的負擔。我們要看見,不是每一個事奉的人,都像使徒保羅那樣。在那麼多的使徒當中,不過只有一個保羅,雖然西拉、提摩太都很好,但是他們也寫不出保羅的書信。不要因為這個灰心,只要看見我們有信心,並且我們的信心雖小,卻是我們事奉的本錢。另一面要記住,我們是無用的奴僕,所以要謙卑。我們乃是蒙主憐憫的人,即使作了許多,耕了許多地,牧了許多羊,到末了,我們仍不該居功,也不該貪圖勞苦後的享受。我們要到主面前,伺候祂。若是可享受,要讓主享受。我們在主面前,不過是個無用的奴僕,我們所作的是我們應盡的本分。這是我們該有的認識。

我在養病期間,獨自躺在床上安靜下來時,我環顧所有事奉者的情形,心裡著實難過。有些人的情形就是灰心,有些人是相當自滿,相當驕傲。甚至有人很確定的告訴我,他現在有異象,有負擔,有亮光,他讀經是如何看見啟示。這些話聽在我裡頭,並沒有一點快樂的感覺,我反而為著他們擔憂、傷心,我擔心有一天會出事情。我知道他們病了,有難處了;因為在同工中,灰心的人很灰心,驕傲的人很驕傲。

我們定規過同工們聚在一起時,要尋求主的同在,各種的情形都要注意。在屬靈爭戰時,我們必須是勇敢、勇猛的,並且擔擔子是爭先恐後、不怕吃苦的。等到大家坐下來時,感覺更應該敏銳,彼此敞開交通。有些弟兄應該說,“我看見這樣的事,不知道弟兄們覺得對不對。”有的說,“我也有一點感覺,但害怕是出於我自己,所以我交通給弟兄們,或者弟兄們給我一個平衡,一點改正。”有人則說,“我雖然外面看不見,裡頭也有一點感覺,但我怕是出於天然的,我願意和弟兄們交通。”如果我們中間的情形是這樣,我們真要敬拜主。

然而,在我生病的時候,卻感覺同工們中,有些人相當灰心,有些人則相當驕傲;這兩種情形都是不正確的。看自己不行的,乃是和別人比較,這明顯是在自己裡面。我們若是學了功課,沒有自己的感覺,不在自己裡面,那麼有弟兄起來釋放亮光,我們就能敬拜主,而不與人作比較。我們只應該敬拜主說,“主,謝謝你,在我們中間興起這樣的弟兄,我們讚美你。”有好些弟兄常說,“我看有的同工作工好,讀經好,帶領人也好,站講台更好,我卻樣樣不行。看看他,再看看自己,真是不行。”這就是灰心。另一面,已過一段時日裡,也有相當多的同工說,他能耕地,能牧羊,並且有異象,別人在那個地方作工不行,他可以去作作看。這口氣就暴露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,他的存心是什麼。這乃是落到一種不自覺的驕傲裡。

有些人覺得灰心,因為多年來他們求主加增信心,主卻沒有加給他們。八年前聖經讀不通,今天還是讀不通。八年前在主面前沒有直接的負擔,今天還是沒有。某弟兄有,某姊妹有,他就是沒有。他一直求主給他加增,卻一點也看不到加增,什麼都沒有加增。然而主說,只要有信心像一小粒芥菜種就可以。我們需要忘記自己的感覺,也不要與別人比較。若不是在我們裡頭有一點小的信心,在那裡頂著、拉著、維持著,相信許多同工都會落下去,灰心了。許多時候,同工們在工作上不振作,甚至不大敢作,沒有勇氣作,就是因為灰心。另一面,有相當多的人吃飽、喝足了,以為自己治理召會、傳福音很有一套,帶領聖徒也不錯。這樣的人,就是違反路加十七章所說的,不在主面前承認自己是無用的奴僕。我們中間相當缺乏謙卑的靈。沒有功用的人就灰心,有了功用的人就自滿。願主憐憫我們,這兩面我們都不要。

實在說,即使我們今天作了很多事,還得承認,一切都是主的憐憫,是祂給了我們一點祝福,一點帶領,並且我們所作的還沒有盡,我們該作的還有很多。我們都當認識,即使今天帶進了主加倍的祝福,我們是連應盡的本分,都還沒有完全盡到。我們沒有什麼可誇的,我們還得俯伏在主面前,說,“主,我們是無用的奴僕。”無論是異象、負擔、亮光,還是讀經、屬靈的認識,或是帶領召會、傳福音,這一切都是沒有止境的。所以,沒有一個人可以說,他已經登峰造極。你我都必須謙卑,一面不灰心,一面不自滿。
 
灰心或驕傲的難處,在於缺乏彼此相愛

有人問說,我們在一起,究竟如何顯出功用?約翰十五章十六至十七節說,“不是你們揀選了我,乃是我揀選了你們,並且立了你們,要你們前去,並要你們結果子,且要你們的果子常存,使你們在我的名裡,無論向父求什麼,祂就賜給你們。我將這些事吩咐你們,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。”讀約翰十五章的人,都注意住在主裡面,與主的交通,乃是我們結果子的基本條件。然而約翰十五章的真理,不僅是個人單獨與主交通的問題,也是眾肢體相愛的問題。一個是我們與主之間的問題,一個是我們與眾弟兄姊妹的問題。所以,約翰十五章裡所說結果子的兩個條件,一個是住在主裡面,一個是彼此相愛。住在主裡面,是我們與主交通的問題;彼此相愛,是眾人共同的問題。

一般人讀約翰十五章,對第一個條件都看見得相當清楚,對第二個條件就相當的忽略。我們以為只要和主交通,就沒有問題,豈知聖經中還有另一面。我們和主交通是必要的,但還必須注意另一件事,就是和眾肢體彼此相愛。在主這棵葡萄樹上,不只有我這一根枝子,還有許多的枝子;按主的身體而言,也不只有我這個肢體,還有許多的肢體。不只我與樹的關係要對,我和眾枝子的關係也要對。所以我們要住在主裡面,也要和眾肢體彼此相愛。

我們所以有灰心,或自滿的情形,有路加十七章中兩面的難處,並非我們與主之間缺了交通,多數原因在於我們彼此缺少相愛。若是我們一直實行彼此相愛,我們便不會灰心,也不會自滿。彼此相愛是配搭的問題。我們中間該有許多功用,卻沒有顯出來,問題就出在這裡。有些人苦於顯不出功用,就灰心了。另有些人顯出一點功用,卻落到驕傲裡;這個自滿、自傲,破壞了他的功用。這兩面情形在我們中間造成很大的虧損,其原因就是缺乏彼此相愛。

若是我們這個不行,那個也不行,就只好支取別人所有的。這是很對的,主並沒有要我們個個都行。聖經給我們看見,在那麼多使徒中,寫以弗所書的只有保羅一個,主並沒有要人人都作保羅。但是我們看見,卻有許多人支取保羅的豐富,提摩太、提多都是如此。真理是平衡的,一面說,每一個事奉主的人,都該學習活在主面前;但另一面,並不是每一個事奉主的人,都直接從主接受負擔。比方,提多在各城設立長老(多一5),他的負擔不是自己從主接受的,乃是照著使徒保羅所吩咐的。或許今天有弟兄姊妹會說,“我自己還沒有這個負擔,你既有負擔,你自己去作吧。”若是這樣,就表示我們沒有配搭。什麼叫作配搭?乃是有一部分人作眼睛,看見前面汽車來了;還有一部分人作腳,立刻接受眼睛的警告,快快的閃避。看見的是眼睛,不是腳,但還需要腳才能閃避。今天的難處是,大家都想作腳,或者都想作眼睛。這就是沒有正確的配搭。

主若憐憫我們,今後我們要學習好的配搭。一面說,每個人都要學習活在主面前,與主有交通;但從另一面說,當我們事奉的時候,沒有一個人能單獨說他看見什麼,我們需要學習彼此配搭。比方,一位姊妹應當學習活在主面前,憑著裡頭那一點的信心,歡喜快樂的投身在事奉裡。然而,在事奉的行動上,她該學習接受安排,與人配搭。她沒有一個地位,也沒有那個恩賜,直接從主接受負擔,她的地位就是接受別人的安排,她就該歡樂的從一同配搭的人手中,接受支配與付託。當她實際的去執行時,就會看見主的同在。這並非人意的組織。

若是主許可,盼望我們被帶到一個地步,連講台也都是彼此配搭的。以傳福音或是主日講台為例,在釋放話語之前,有負擔釋放話語的弟兄們,可以一起交通。或者有人說,“我有一點感覺,要釋放一篇信息。我覺得主今天要說這個,因為弟兄姊妹有這樣的需要。”並且把他要如何說,都交通出來,讓大家一同來看。也許有人便附和的說一點話,再加上一些需要注意,或需要避免、提防的點;甚至有一同事奉的弟兄,交通出一些實際的情形和難處。這樣交通過後,講台上釋放出的信息,必定比沒有交通更剛強、更豐富、更明亮,也更實際。
 
藉著配搭,實行彼此相愛

目前最需要的,就是事奉的人能夠完全的配搭,完全的合作;所以,我們要有許多的事奉聚會。實在說,事奉聚會就是來在一起交通。盼望我們能蒙主憐憫到一個地步,在這樣的交通裡,不怕說到個人的難處。比方,我們可以說到某位弟兄的講台,還有什麼欠缺的。我們彼此交通,互相接受,把那些難處、弱點,藉著交通帶過;把那些剛強、積極、豐富、正面的,都加上去。若是這樣,話語的講台定規剛強、明亮。雖然主在我們中間的路,並不在於興起一個會講道的人,盡更強的話語職事;但我信主的路,乃是帶領這些盡話語職事的弟兄們,慢慢調和成為一個。藉著一同的交通,雖然仍是某位弟兄作話語出口,但話語卻比沒有經過交通更剛強、豐富。

不僅講台如此,連探望、召會中的帶領、青少年的服事,都當如此。按規矩,作青少年工作的工人、事奉的弟兄姊妹、和長老們,應該一同坐下,好好交通,好好在主面前研究,看看會所裡青少年的工作該怎樣作。總要禱告再禱告,交通再交通。在交通裡,有些人也許並未直接參與服事,但是可以把感覺、難處說出來;結果大家不分彼此,交通、建造在一起。照著主在約翰十五章的話,我們若彼此相愛,定規多結果子。若是我們仍像已往一樣,都是各自活在主面前,等到要事奉,也是你作你該作的,我作我該作的;我感覺你作得有些缺欠,我不說;我作得有些差錯,你也不講;你有什麼能加給我的,我也不一定接受;大家裡頭都有故事,彼此間都不通氣,結果自然無法有果子。

現在我們需要一改從前的作法,實行彼此相愛。我們應當來在一起,眾人把各自的工作逐一交通出來,接受大家的批評、改正,好除去我們的弱點。結果一個人在某地的工作,就是我們全體的工作,因為他工作的眼光,不是他個人的,所帶去的也不是他個人的。相當有屬於他的東西,但是也相當有屬於別人的東西,眾人就調在一起。這樣,他講一篇道,不僅是他自己的看見,還有別人加上去的亮光。眾人便一同承當講道的結果,不是一個人所作的,乃是大家一同作的。或許是兩位同工一同配搭,但不只是那兩個人去作,而是大家經過交通,一同作的。如果這樣,我們中間會產生彼此相愛的實際,所顯出的功用,也是出於彼此相愛。我們不僅是各自住在主裡面,與主有交通,更是各個彼此相愛。

我們在積極方面很缺乏這種彼此相愛。我們需要積極的往這一面帶領弟兄姊妹,使全時間服事者和長老們彼此相愛,到一個地步,在功用上相愛,在同作枝子結果子的事上相愛。不光是一個個枝子住在萄葡樹上,並且枝子間都彼此相愛。若是這樣,我們的長進必然加多,也會顯出許多不同的功用。因為我們有各種樣的人,有各種樣的功用,有的作手,有的作口,有的作眼睛,有的作腳;有的直接從主接受一點負擔,有的在配搭裡接受一點安排;有的也許在原則上像使徒保羅那樣,有的也許在原則上像提多、提摩太。但這並不抹煞個人與主之間的交通,個人活在主面前的情形。

至此,我們的工作才能像樣,我們在主面前才能學好功課,並且我們事奉主的兩種難處,都能迎刃而解。盼望主憐憫我們,把我們帶到這個境地,一切在工作上的舉動,事奉裡的活動,都是這樣;一面個人活在主面前,另一面眾人都在功用上彼此相愛。

最近某個地方召會就有一點這樣的作法,弟兄們在釋放信息之後,就擺在一同事奉的同工面前,大家一同來評論。不光是講過之後一同評,在未講之前也一同交通。每個人都擺出自己的感覺,甚至對聚會的帶領,都交通給弟兄們,結果就交通出實在的東西。到了聚會的時候,眾人便有在靈裡的默契。這樣,就見證他們彼此間的配搭是活的。
 
結語

一面,我們因著看見在我們裡面有一點的信心,而不灰心;另一面也學習無論作了多少,還得承認,我們仍是無用的奴僕,所作的不過是我們應當作的。不僅如此,在我們盡功用時,需要學習住在主裡面,而彼此相愛;在功用上有交通,彼此間有好的配搭。在話語的講台是如此,探望是如此,聚會帶領也是如此,一切的活動都是如此。這樣,我們便能配搭起來,彼此加強,得著更多的豐富及平衡,蒙到更大的保障。我們借此都能學得許多美好的功課,並免去不必要的錯誤。

一九六〇年七月十九日講於台北

2020/11/14

聖經之旅 第十一課 亞伯拉罕在迦南 (節錄)

讀經:創世記十二至十四章

亞伯拉罕憑信而活

亞伯拉罕是蒙召族類的始祖,因此他的歷史,就是我們的歷史;他所經歷的階段,也是我們所該經歷的階段。亞伯拉罕對神經歷的第一階段,是他蒙神呼召。而他第二階段的經歷,乃是憑信而活。亞伯拉罕既是相信並順從神呼召的人,他對該停留的地方就沒有選擇。神第二次在哈蘭呼召亞伯拉罕,他就在那裡過河,開始漫長的旅程。在這漫長的旅程中,他沒有自己的選擇。希伯來十一章八節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不知道往那裡去。他手中沒有路線圖。他的路線圖是一位活的人位,就是那位活神。他在旅程中必須不斷的仰望神;他無法停留在自己所選擇的地方。在他的旅途中,神的同在是他的方向,是他的路線圖。他這樣跟從神,直到摩利。到了摩利,神就向他顯現。神在摩利的顯現,指明亞伯拉罕已經到了神要他到的地方。在那裡神告訴亞伯拉罕,祂要把那地賜給他的後裔。

我們從亞伯拉罕身上,看見跟從主所必須採取的步驟:第一步是蒙召,第二步是憑信而活。我們蒙神呼召以後,需要憑信而活,這是我們今天的需要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須憑信而活。在聖經裡,信心與眼見相對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須憑著信心,不憑眼見而生活。今天的世界,人為自己的生活建造大城,為自己的名建造高塔。但我們已經蒙了呼召,我們必須憑信而活。憑信而活是什麼意思?就是在一切事上靠神而活。憑信的生活,不是指內在的生命,乃是指外在的生活,就是蒙召者日常的生活,日常的行事為人。這種日常的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(林後五7。)

築壇獻祭

亞伯拉罕到了摩利,神再次向他顯現之後,他築了一座壇。這是亞伯拉罕所築的第一座壇。在聖經裡,壇的意思是我們的一切都為著神,並事奉神。在亞伯拉罕的經歷中,他為神築過三次壇。當他在摩利為神築壇之後,他就走遍那地。神不是只給他一小塊地,乃是給他廣闊的地。亞伯拉罕在旅途中,來到伯特利和艾中間的地方。伯特利在西邊,艾在東邊。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,亞伯拉罕築了另一座壇。伯特利是神的家,指明召會生活;而艾的意思是一堆廢墟,指明世界對我們而言,是一堆廢墟。當羅得離開亞伯拉罕之後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,並應許賜給他地和後裔,亞伯拉罕就在希伯侖的幔利築了第三座壇。幔利的意思是力量,希伯侖的意思是交通、交往或友誼。按照創世記十八章一節,神在幔利那裡訪問亞伯拉罕。神向他顯現,並且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,甚至與他一同坐席。亞伯拉罕停留在幔利那裡,一直與主交通。(創十二6~9,十三14~18。)

要憑信而活,我們首先必須築壇。築壇的意思是將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,都獻給神。壇的意義就是我們不為自己保留什麼。壇的意義就是我們曉得,我們在地上是為著神,我們的生活是為著神,神是我們的生命,並且我們生活的意義就是神,所以我們把一切都放在壇上。每當我們對主說一切都為祂的時候,我們的感覺是甜美的,與主的交通是親密的,我們深深的進到主自己裡面。有時我們雖然告訴主,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為著祂,但幾天之後,我們可能就忘記自己的奉獻。然而那位呼召我們的神,永不會忘記我們的奉獻,在我們忘記時,祂常常臨到我們,並提醒我們對祂說過的話。因此,我們需要常常藉著築壇獻上自己,並且停留在那裡,維持與主不斷的交通。

帳棚的生活

亞伯拉罕築壇以後,就支搭帳棚,帳棚是為著他的生活。(創十二7~8。)在巴別,人先造城,然後造塔。但亞伯拉罕先築壇,然後搭棚。對亞伯拉罕而言,首要的事是把一切獻給神,敬拜事奉神,並與神有交通;然後才為他的生活支搭帳棚。亞伯拉罕住帳棚,也指明他不屬於世界,反而對世人是一個見證。亞伯拉罕先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支搭帳棚。(十二8,十三3。)那是神的家所在的地方,也是他開始作見證,藉著與神交通彰顯神的地方。帳棚也是他的後裔在曠野所建造之帳幕的小影,這帳棚可視為神的家,為著神在地上的見證。接著他把帳棚遷到希伯侖,希伯侖的意思是交通,因此他的帳棚先是向世人為神作見證,後來成了他與神交通的中心。希伯來書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在應許之地作客,並且住在沒有根基的帳棚裡,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其設計者並建築者乃是神。這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新耶路撒冷-神和所有蒙召者永遠的居所。(來十一9~10。)

亞伯拉罕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歷史。世人沒有帳棚,他們只有大城。他們惟一能看見的,就是他們的大城。但我們能對世人說,『你有一切,但有一樣你沒有-神的同在。』當我們住在有神同在的帳棚-召會生活裡,我們裡面就深深覺得,在地上沒有一樣事物是持久的,每樣事物都是短暫的,我們仰望永世。藉著支搭帳棚,我們宣告我們屬於另一個家鄉。我們不屬於這一個家鄉,我們仰望並指望進入更美的家鄉。亞伯拉罕的帳棚,乃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,新耶路撒冷是神在宇宙中終極的帳幕。(啟二一2~3。)聖經告訴我們,這更美的家鄉就是新天新地,那座有根基的城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和所有蒙召者永遠的居所。今日的召會生活是亞伯拉罕生活和歷史的收成;我們都在這裡築壇並支搭帳棚。這是要來新耶路撒冷的圖畫,在那裡我們要與神永遠同住。

遭遇饑荒而下埃及

亞伯拉罕到伯特利之後,不久就軟弱了,漸漸從伯特利-神的家,遷往南地去,就是與埃及-世界-交界的地方。他到了南地,結果就遭遇甚大的饑荒。此時亞伯拉罕並沒有禱告,卻只顧到自己的肚腹,和他的妻子沒有多談,二人很快就同意下到埃及去。當亞伯拉罕和撒拉走到埃及邊界的時候,他害怕埃及人殺他,奪他的妻子。此時他又沒有禱告,卻要撒拉說謊,說她不是自己的妻子,以保全自己的性命。然而神不讓他過去,神來了,不是對付亞伯拉罕,乃是對付法老。神因著撒拉的緣故,降大災與法老和他全家,這才保守了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。至終亞伯拉罕不但沒有失去妻子,反而得到許多財富。經過這次試煉,亞伯拉罕知道神所賜他之地的寶貴。於是帶著妻子與羅得,並一切所有的,從埃及上到南地去。他又漸漸從南地往伯特利去,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,就是從前支搭帳棚,築壇獻祭的地方,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。(創十二10~十三4。)

亞伯拉罕在埃及的失敗,使他學到一個功課,知道迦南地的重要,也知道撒謊、欺騙是不對的,作神子民的人被埃及人責備是可恥的。所以他帶著妻子與羅得,並一切所有的,從埃及回到南地,又漸漸遷往伯特利去。他回到了當初的地位。雖然亞伯拉罕在下埃及這件事上軟弱了,但他卻經歷到神保守的恩典。沒有這保守的恩典,誰也不能留在經歷的高峰。不要信靠你的經歷,要信靠祂保守的恩典。亞伯拉罕受試煉的經歷,給我們看見,只要我們是神所呼召的人,不論我們是否相信祂或信靠祂,祂都會看顧我們。當我們在高處,祂餵養我們;當我們跌到低處,祂更餵養我們。那呼召我們的是真實可信的,不論我們的情形如何,祂都看顧我們。神這樣作的目的,是要我們快快回頭,回到正確的地位,恢復過向神築壇獻祭,並呼求主名的生活。

與弟兄分開

亞伯拉罕因著失敗下到埃及去,卻帶著豐富的財富回到迦南地,沒想到這些財富給他帶來了麻煩。因為他與羅得的財物甚多,那地容不下他們,他的牧人就和羅得的牧人相爭,這就成了他的另一試煉。但這一次他沒有失敗,他得勝了,因為他在第一次試煉裡學了功課-不為自己爭奪或揀選,只信靠神的看顧。因此亞伯拉罕並沒有與羅得相爭,反而讓羅得選擇土地。結果羅得選擇了肥美的約但河全平原,就離開亞伯拉罕。羅得離別亞伯拉罕之後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,對他說,『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,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,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,直到永遠。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。』這次的顯現是由於亞伯拉罕沒有為自己爭鬥或吵鬧,反將一切的選擇都留給他的弟兄羅得。神這次的顯現,加強了亞伯拉罕憑信的生活。(創十三5~18。)

對亞伯拉罕而言,被撇下失去羅得並不是一件小事。然而就在此時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。在埃及,亞伯拉罕雖然在神保守的恩典中,但他沒有神的顯現,因為那時他是在錯的地位上。現在,亞伯拉罕不僅在神保守的恩典中,更回到原初的地方,在對的地位上。此外,他沒有為自己爭奪或揀選。他從在埃及所受的管教學了功課,知道他的將來和一切,都在神的手中,並且知道他是在神的看顧之下。因此,神進來向他顯現,並再次向他堅定神的應許。從亞伯拉罕這兩次受試煉的經歷,我們學到一個功課,就是無論在何種景況中,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爭奪什麼。如果我們願意把揀選讓給我們的弟兄,神會進來把一切可揀選的都給我們。

為弟兄爭戰而得勝

羅得和亞伯拉罕分離後,他的情形就走下坡,漸漸挪移自己的帳棚,最後搬進了所多瑪城,住在那裡。在神眼中,所多瑪是個罪大惡極的城市。羅得是神的子民,必然知道這事。他該遠離所多瑪,不該走向所多瑪。然而,因為所多瑪周圍的土地肥美,羅得就走向那城,並且遷入那城,定居在那裡。神不允許祂的子民住在那邪惡的城裡,因此在神主宰之下,發生了四王與五王的爭戰。四王由基大老瑪領軍攻打所多瑪,最後四王擊敗了五王,將所多瑪城裡所有的財物,並一切的糧食都擄去,羅得和他的財物也都被擄去。然而有一個人來告訴亞伯拉罕這件事,亞伯拉罕就率領家裡生養的三百一十八名壯丁,與四王並他們的軍隊爭戰。因著亞伯拉罕信靠神,他得了勝利,殺敗了敵人,又將被擄去的一切財物,和侄兒羅得都奪回來。(創十四1~16。)

當亞伯拉罕發生問題時,他沒有為自己揀選,他知道關於他的一切事,都在神的手下,是神主宰他的一切。這是亞伯拉罕得勝的原因。羅得離開了亞伯拉罕,但亞伯拉罕不計算弟兄的弱點,也不對羅得幸災樂禍。反在羅得被擄去時,為羅得禱告,並堅決定意要為羅得爭戰。亞伯拉罕勇敢的信靠神,並冒著生命的危險,為弟兄爭戰。這對他不是一件小事,但他這樣作了。因為對他而言,看見弟兄被擄乃是一件羞恥的事。亞伯拉罕信靠神而得到勝利;他對神有信心,因為他學會了認識神。我們也都需要學這樣的功課,認識神是地上和天上的主,天地都屬於我們的父,就是呼召我們的那一位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事,都在神主宰的手中。因此我們無須為自己爭奪什麼,只需要單純的信靠神。當我們看見周圍的同伴被擄離開神時,我們都需要有負擔,起來為他們爭戰。

麥基洗德的代禱與祝福

當亞伯拉罕殺敗仇敵,得勝回來時,所多瑪王出來迎接他。又有至高神的祭司,撒冷王麥基洗德,帶著餅和酒,出來迎接他,並為他祝福,說,『願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,賜福與亞伯蘭;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,是應當稱頌的。』亞伯拉罕就把所得的,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。所多瑪王對亞伯拉罕說,『你把人口給我,財物你自己拿去吧!』亞伯拉罕卻說,『我已經向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;凡是你的東西,就是一根線,一根鞋帶,我都不拿,免得你說,我使亞伯蘭富足。…』在為弟兄爭戰的事上,亞伯拉罕經歷了麥基洗德的代禱與祝福,他也經歷神是『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』,他更勝過了財物的試誘。(創十四17~24,來七1。)

亞伯拉罕家裡雖有生養的壯丁三百一十八人,數量上怎能比得過四王的軍隊?這些壯丁沒有受過戰爭的訓練,如何能打得過那些打仗的專家?這必定是由於背後有人為他代禱。這代禱的人是誰呢?必是那後來帶著餅和酒,出來迎接他,又為他祝福的撒冷王麥基洗德。新約希伯來書告訴我們,基督乃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,成了永遠的大祭司,拯救我們到底,並長遠活著,為我們代求。(七16~17,24~25。)麥基洗德是祭司,他必定一直在照顧神的子民。神答應他的代禱,使一個人從所多瑪逃出來報信給亞伯拉罕,並使亞伯拉罕作了勇敢的決定,要為著拯救羅得而爭戰。亞伯拉罕勇敢的在靈裡爭戰,這使他對神有一個更新的經歷,經歷神是『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』。因著亞伯拉罕在地上為神站住並爭戰,所以神開始被稱為天地的主。當我們在地上生活行動時,會遭遇到許多事。表面看來,這些事就這麼發生了;實際上,是我們的大祭司基督,在天上為我們代禱。祂的代禱蔭庇我們,使我們能像亞伯拉罕一樣,為著神的子民爭戰。

牧養材料(三)信而順服 第十二題 信而順服

羅6:11 這樣,你們在基督耶穌裏,向罪也當算自己是死的,向神卻當算自己是活的。
羅6:12 所以不要讓罪在你們必死的身體裏作王,使你們順從身體的私慾,
羅6:13 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兵器;倒要像從死人中活過來的人,將自己獻給神,並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神作義的兵器。
羅6:14 罪必不能作主管轄你們,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,乃在恩典之下。

基督徒生活的原則只有兩個,一是信心,一是順服。無論什麼好的果子,都是從這兩個原則結出的。我們和主來往,天天需要信而順服。

客觀的是已成的,所以應當相信;主觀的是現在和將來要成功的,所以需要順服

信而順服到底怎麼講呢?一切客觀的真理,都是在基督裏的;一切在基督裏的,都已經成功了。一切主觀的真理,都是在聖靈裏的;一切在聖靈裏的,都是聖靈所將要成功的。救贖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已經成功的,救恩是在我信主的那一天才成功的。所以救贖這件東西是客觀的,是在基督裏已經成功的。救恩這件東西是主觀的,是聖靈在我裏頭成功的。這兩件東西是不能掉頭的。

凡是客觀的,都是已往的、絕對的、完全的、無以復加的。凡是主觀的,都是現在和將來所要成功的。接受客觀的,和接受主觀的,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原則。因客觀的是已成的,所以應當相信。因主觀的是現在和將來要成功的,所以需要順服。若只注意一方面,就若不是失於理想,就是失於苦修。客觀的死,需要相信;復活,需要相信;升天,需要相信。但是,單單相信還不夠。一天過一天,還需要你順服;同死的方面,需要你順服;復活的能力,需要你順服;升天的地位,需要你順服。

外面的救主,需要相信;裏面的聖靈,需要順服

弟兄姊妹,我們需要外面的救主,也需要裏面的救主。需要道顯現在肉身裏,也需要道顯現在聖靈裏。需要在各各他的基督,也需要在靈裏的基督。外面的救主,需要相信;裏面的聖靈,需要順服。現在我要題起一點經歷,叫我們知道什麼叫信而順服。

相信,不是把神的話變成實在的,乃是信神的話已經是實在的。神的恩典包含三件事,就是應許、事實、文約。應許是將要成功的,事實是已經成功的。所有客觀的真理,都是已經成功的,都是是了。你只須對神說,你的話說我已經死了,已經復活了,已經升天了;所以,我也說我已經死了,已經復活了,已經升天了。是的,就是這樣站牢,神說了,就是了。

我們必須信神的話,過於我們的環境,過於我們的感覺,過於我們的試煉,過於我們的罪惡,過於我們的情慾,過於我們污穢的思想。你能這樣,你就必定兩樣。你聽一聽不夠,必須有信心。讓我們看見神在基督裏是成功了一切。

神向我們有什麼要求,我們就必須順服

但是,我們要知道,光有這樣的信,還是不夠。底下還有一件,就是順服。我們一方面應當相信,一方面還當順服。我們的己意必須打倒,必須把一肢一體獻給神。弟兄姊妹們,你有活的信以後,一天過一天,還得學習順服神。

我們必須有一次對神說,從今以後,我的時間,我的腦力,我的金錢,我的家庭,我的一切,我都奉獻給你。有的人,神對他必特別有所摸。有的人,神摸他這一點;有的人,神摸他那一點。多少時候,好像神的要求,有些嚴密,有些苛刻。但是,神向我們有什麼要求,我們就必須順服。神要證明你是聽祂。沒有以撒比祂更寶貝。不是口裏說把以撒獻上就完了,必須在實際上把以撒獻上,你才能看見神所豫備的羊羔。必須等到你完全順服,神才滿意。我們必須有一專一的過關。

專順服,沒有信心,就沒有能力;專相信,不肯順服,就都是理想

人必須相信,人也必須順服。不只一次順服,底下還須一直順服下去;不然就是偏頗的。專順服,沒有信心,就沒有能力;專相信,不肯順服,就都是理想。專順服,沒有信心,是頂苦的事。請大家記得,聖經中生活的原則,一是相信,一是順服。(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十冊,二二一至二二三、二二七、二二九至二三○、二三二頁。)

參讀: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十冊,信而順服。

2020/11/07

牧養材料(三)信而順服 第十一題 事實、信心與經歷

弗2:8 你們得救是靠著恩典,藉著信;這並不是出於你們,乃是神的恩賜。

在現今恩典的時代中,所有的無一不是『靠著恩典』的。靠著恩典之意,是一切的事都是神為人作的,人自己不用作工以得救;因為『作工的得工價,不是照著恩典,乃是照著所該得者算的』。(羅四4。)因為神是用恩典待人,所以就生出『事實』。

事實

『事實』的意思,就是一件件的事,神已經都為世人作成功了;因為事已成功,所以就是『事實』;既是『事實』,那就不用人再來成功那些已經成功的事了。神所作的工,都是完全的。然而神的恩典,是公義的恩典。所以既然有了『事實』;還要有人的同工。這同工是麼?不是要人在他的『完了』再加上甚麼,不過要人承認神所作的是實在的罷了。這就是信心。

信心

信心是承認神所說的、所作的是真。信心是接受事實,承認其為事實。

信心是支取。我用這『支取』二字,像銀行中的『支取』。有一個人給你一張支票,銀行裏有錢,是一個事實。你肯去支取那錢,就是承認銀行裏有支票上所寫的事實。支取是要用信心的。有了信心,就去支取;支取之後,就有錢可用了。用錢就是『經歷』。有錢在銀行是『事實』,支取是『信心』,用錢是『經歷』。在神的恩,就是為人所作的事,已經是個事實了;但人還須有這事實的經歷。

經歷

我們知道主耶穌基督乃是道成肉身,祂成為一切聖德的總結,所有完全的具體。祂的生活就是神的生活,因為祂自己就是神。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功了救恩。凡真心接受主耶穌為主、為救主的,神在他相信的那一刻,就接受他一如接受主耶穌一樣。在那時,主耶穌的聖德和完全,就都臨到信徒的身上。在神的眼光看來,他在神面前的情形,一如主耶穌一樣。神看每一個基督徒都像基督一樣。基督所有的行為,所有的成功,因著基督徒與基督聯合的緣故,就都算是屬乎基督徒的了。這就是基督徒在神面前所得的『事實』。這個事實,乃是基督為基督徒作成功的。這個事實,意思就是:因為信徒是與主耶穌聯合的,所以在事實上,凡是屬乎基督的,都是屬乎祂的信徒的。這是神所豫備的事實,信徒自己毫無工夫參與其間。

主耶穌死了,就把祂所有的義行、聖德、完全、得勝、美麗等等,都歸給我們,叫我們在神的面前一如祂自己一樣;叫神接受我們一如接受祂一樣。這是祂所給我們的。當我們作基督徒那一刻起,這些已經是個事實了。在事實上,我們乃是完全像主耶穌一樣;但是,我們在經歷上不一定如此。『事實』的意思不是別的,就是神因著主耶穌所賜給我們,所替我們成功的一切恩典;這些恩典因著我們與神兒子聯合的緣故,都已歸給我們了。

我們可以有承受產業的事實,而無享受產業的經歷。事實和經歷是大不相同的。現在有許多的信徒,在事實上是最富足的,因為凡一切屬乎神的都是他的;但是,在經歷上是最貧窮的,因為他並沒有實地的使用、享受他的富足。路加十五章的長子,就是這個光景的一個好表明。在事實上,乃是:『孩子,你始終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』(31;)但是,在經歷上,他則:沒有一隻山羊羔,叫他和他朋友一同快樂!(29。)他可以作富家子;這是他的地位,(這是事實。)但是,他可以連一隻山羊羔都沒有享受過;這是他的情形,(這是經歷。)

舊約的事例

舊約裏還有一個事蹟,是足能表明我們現在所說的事實、信心、和經歷的關係,就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一段歷史。神在古昔的時候,就把迦南地應許給以色列人了,祂對亞伯拉罕說過,對以撒說過,對雅各說過,就是對出埃及數十萬民眾也親自說過。神是算給了。神應許他們,祂要為他們爭戰,叫他們勝過一切的仇敵。神把迦南的地和人交給以色列人,已經是一個事實了。但是,事實已經有了,經歷還沒有;事實上這地雖是他們的,但是經歷上他們尚無寸土。所以,他們應當『立刻上去得那地』,因為他們是『足能得勝』的。(民十三30。)但是,他們因著沒有信心的緣故,所以,雖然神已經將地給他們了(事實),他們卻得不著(經歷)。過了一代,神對約書亞說,『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,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。』(書一3。)他們應當用他們的腳掌去得著神所已經賜給他們的地。後來他們上去,他們就得著了。

操練

事實就是神的應許,神的救贖,神的工作,神的白賜。信心就是世人怎樣信神,怎樣倚賴神的工作和救贖,怎樣支取神的應許;就是變化神的事實為人的經歷,所經過的一種工作和態度。

經歷就是信徒因信神,而得著信徒所當有的生活;就是實地在信徒的生活裏,表明基督的生命來;就實驗過基督所有的成功和得勝;就在實際上使用、表明、生活出神的事實。聖經中所記載的人物的歷史,都是這一類。

作教師的人和作信徒的人,應當知道這三個道理的相連。不然在他們的生活上,和他們的教訓上,必定不清楚;對於讀經,也必覺得諸多相反,似乎是前後矛盾的。(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一冊,八○至八三、八五至八七頁。)

參讀: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一冊,第六篇。

2020/11/01

牧養材料(三)信而順服 第十題 抵擋撒但


彼前5:8 務要謹守、儆醒。你們的對頭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喫的人;
彼前5:9 你們要抵擋他,要在信上堅固,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,也是遭遇同樣的苦難。

彼前五章八至九節說,『務要謹守、儆醒。你們的對頭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喫的人;你們要抵擋他,要在信上堅固。』神的話夠清楚的給我們看見,抵擋撒但的方法在乎信。

要相信主的顯現為要消除魔鬼的作為

神的兒子已經來到地上,祂已經顯現了。祂在地上的時候,沒有一次遇見魔鬼的工作而不破壞它的。有許多時候,撒但的工作並不是明顯的作的,乃是躲在許多天然事情的後面作的,但主耶穌也沒有一次不責備他。當祂責備彼得的說話,(太十六22~23,)當祂責備彼得岳母的熱病,(路四38~39,)當祂斥責暴風浪的時候,(太八24~36,)明顯的是責備撒但。雖然鬼會躲在許多天然事情的後面,可是主耶穌總是驅逐他。祂到那裏,那裏就沒有鬼魔的力量。所以,主說,『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,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。』(十二28。)換句話說,主耶穌所在的地方,就是撒但被趕出去的地方,也就是神的國所在的地方。主耶穌在那裏,撒但就不能在那裏,所以說,主的顯現為要消除魔鬼的作為。(約壹三8。)

我們還應該相信一件事,就是當主在地上顯現的時候,祂不只消除魔鬼的作為,並且還給門徒權柄,叫他們在祂的名裏去趕鬼。主說,『我已經給你們權柄,可以踐踏蛇和蠍子,並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。』(路十19。)祂升天以後,又將祂的名交給召會,叫祂的召會繼續他在地上的工作。主在地上用權柄趕鬼,主也將這一個權柄交給召會。

我們必須分別魔鬼所有的,與我們所有的不同。魔鬼所有的是甚麼?是能力。我們所有的是甚麼?是權柄。撒但所有的就是能力;但是,主耶穌所給我們的權柄,能勝過撒但一切的能力。能力永遠趕不上權柄。神將權柄交在我們手裏,所以撒但必定失敗。

要相信主的死廢除那掌死權的魔鬼

主在十字架上的死,不只擔當我們的罪,並且連整個舊造都包括在裏面了,我們的舊人已經與祂同釘十字架了。雖然撒但能藉著死掌權,但是他越藉著死掌權就越糟,因為他只能掌權到人死為止。我們已經死了,罪不能再來咬我們了,撒但就不能再掌權了。

與主同死是一個已成的事實,是神所作的事。聖經沒有對我們說,我們與主同死是將來的事,或是盼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有這一個經歷。聖經沒有說要我們追求同死,聖經乃是給我們看見我們已經死了。如果人還在那裏追求同死,那意思就是還沒有同死。可是,同死是神給我們的,像代死是神給我們的一樣。人若追求同死,就是站在肉體的地位上;人一站在肉體的地位上,撒但在人身上就有權柄。我們要記得,主耶穌的死是我們所應該相信的,我們的死也是我們所應該相信的。我們如何相信主替我們死,我們也該如何相信我們在祂裏面已經死了。這兩個都是相信,不是追求。你一追求,撒但就要攻擊你。所以你要抓住既成的事實,宣告說,『讚美主,感謝主,我已經死了。』

要相信主的復活叫撒但蒙羞

歌羅西二章十二節說,『在受浸中與祂一同埋葬,也在受浸中,藉著那叫祂從死人中復活之神所運行的信心,與祂一同復活。』十五節說主耶穌把仇敵脫下,『神就把他們公然示眾,仗著十字架在凱旋中向他們誇勝。』二十節:『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…,』三章一節:『你們若與基督一同復活…。』這些聖經節,上文說到復活,下文也說到復活,當中是仗著十字架誇勝。所以,我們是站在復活的地位上,仗著十字架誇勝。

我們所以能抵擋撒但,就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復活的生命,與撒但無關。我們的生命,是出乎神的生命,是從死裏出來的生命。撒但的能力只到死為止,他在我們身上至多只能作到死,但是我們的生命是從死裏出來的。我們有一個生命是他所絕對不能摸的。我們是站在復活的地位上,回頭來藉著十字架誇勝。

要對付撒但,就不能站在盼望的地位上,只能站在復活的地位上,只能站在主的地位上,這是基本的原則。

要相信主的升天遠超過撒但的能力

以弗所一章二十至二十二節:『使祂從死人中復活,叫祂在諸天界裏,坐在自己的右邊,遠超過一切…,不但是今世的,連來世的也都在內,將萬有服在祂的腳下,並使祂向著召會作萬有的頭。』這就是說,主耶穌已經坐在諸天界裏,遠超過撒但一切的能力。
二章六節:『祂又叫我們在基督耶穌裏一同復活,一同坐在諸天界裏。』這是我們基督徒的地位。主耶穌是復活了,坐在諸天界裏,遠超過撒但一切的能力;我們與祂一同復活,一同坐在諸天界裏,也與祂一同遠超過撒但一切的能力。

六章十一至十三節:『要穿戴神全副的軍裝,使你們能以站住,抵擋魔鬼的詭計,…並且作成了一切,還能站立得住。』二章給我們看見,我們是與主一同坐在諸天界裏;六章給我們看見,我們要站立得住。二章說我們要坐,六章說我們要站。甚麼叫作坐呢?坐的意思是休息,休息的意思是主已經得勝了,我們可以安息在主的得勝上,這是靠著主的得勝。甚麼叫作站呢?意思就是說,這一個屬靈的爭戰不是進攻,乃是抵擋。抵擋的意思是防守,不是進攻。因為主耶穌已經完全得勝了,用不著我們再進攻了。十字架的得勝是完全的,沒有甚麼再需要我們去進攻的了。

所以,基督徒的爭戰,乃是為著免去失敗,不是為著爭取得勝。我們已經得勝,我們是從得勝出去爭戰,為要保守已有的得勝;我們不是從爭戰去爭取得勝。我們是從得勝打出去,得勝是已經在我們手裏的東西。以弗所書所說的爭戰,乃是得勝者的打仗,不是藉著爭戰來作得勝者。我們必須分別這一個。

學習對撒但說,『你退去!』

我們是藉著主耶穌的工作來對付撒但的工作,我們是藉著祂的顯現,藉著祂的死,藉著祂的復活,藉著祂的升天來抵擋撒但。我們今天是站在主所成功的一切工作上。這一件事的的確確需要啓示。我們必須看見主的顯現,我們必須看見主的死,我們必須看見主的復活,我們必須看見主的升天,這一切我們都必須知道。使我們不管在甚麼情形之下,都會對撒但說,『你退去!』但願神施恩給我們,使我們都能有這樣的信心,相信主替我們成功的四件事,用堅固的信心抵擋撒但,不讓撒但在我們身上作甚麼。(倪柝聲文集第三輯第四冊,二一八至二二八頁。)

參讀:倪柝聲文集第三輯第四冊,第四十三篇;彼得前書生命讀經,第三十三篇。

事奉主者的資格、追求與學習 第四篇 事奉主者工作的兩面-讓神作工,並根據人實際的屬靈需要作工

屬靈的經歷乃是起起落落的

許多人在得救一段時間後,會忽然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得救,然後竭盡所能要尋找自己得救的憑據和把握。倪柝聲弟兄曾說,凡疑惑自己得救的人,都是證明他得救了;凡沒有疑惑過自己得救的人,應該知道自己其實沒有得救。這意思是,我們不必懷疑自己得救的情形,或懷疑自己究竟得救了沒有。

每次說到自己的得救,我們都不太覺得是怎樣了不起的一件事。一切屬靈的經歷,就我們而言,幾乎一直是起起落落的。初得救時,喜樂又高昂,覺得自己得救了,不一樣了。等過了一段時間,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得救了沒有,人跟著落下去了。說到認識自己,奉獻自己,接受十字架的功課,出代價跟從主,也都是如此。每一個人彷彿都定規有一個時期,屬靈的光景起來時,就事奉神,出代價接受十字架,好像禱告也很摸著神。但是到了一個時候,屬靈的光景落下去了。實際上,並不一定是落下去,只是覺得自己這個功課沒學好,那個功課也沒有學好,這樣不行,那樣也不行。

感覺過多證明活在自己裡面

當我們覺得自己真奉獻的時候,不一定就是真奉獻;當我們覺得自己出代價的時候,也不一定真是出代價。這些都不一定真確。同樣的,當我們覺得自己在奉獻上有了問題時,也不一定真有了問題;當我們覺得自己不肯出代價時,也不一定是不肯出代價。這的確很奇妙,人的感覺與事實不一定相合。你覺得你是那樣出代價,不一定;你覺得你沒有出代價,不一定。你覺得你這個人謙卑,不一定;你覺得自己驕傲,恐怕那是你最謙卑的時候。許多時候,事實和你自己所以為的感覺、想像恰恰相反。

有時你覺得你和主之間的光景很好,事實上並不那樣好。有時你覺得你與主之間關係很差,很不像樣,你既不大親近主,也不愛主;不料,在主眼裡,此時卻是你和主關係最好的時候。所以我們怎樣覺得自己,怎樣想像自己,全數是不可靠的。事實完全不是如我們自己所想的。

我們所以會這樣,有起有落,沒有別的原因,全在於我們是在自己裡面。當你覺得讀經好的時候,要記得那不過是證明你在自己裡面。你若不在自己裡面,即使讀經好,你也不會覺得。你若是不在自己裡面 ,即使你頂謙卑,你都不會覺得自己謙卑。

舊約時代,當摩西從西乃山上下來時,他沒有看見,也不覺得自己的臉上放光,而是別人看見了。(出三四29-30。)所以,當我們覺得自己奉獻,出了代價,摸著一點屬靈的實際,認識召會,能看見屬靈的亮光,讀經開竅,禱告有摸著時,這一切的感覺,無非證明我們是在自己裡面。過一段時間,可能我們又覺得,自己是相反的情形,覺得自己不行,起不來,覺得自己不是那樣積極。請記得,這又證明我們是在自己裡面。這些感覺都證明我們在自己裡面。我們若不在自己裡面,讀經讀得好也罷,讀得差也罷,我們都不會覺得。屬靈功課學得好不好,我們也不會有什麼覺得。這是很奇妙的事。實在說,事情是在那裡,但因為我們脫離了自己,就沒有那個「覺得」。所以,你若還覺得這個,覺得那個,就證明你還在自己裡頭,分析自己屬靈不屬靈。

在人際關係中學習破碎的功課

神是很有智慧的,一直把我們擺在人群當中。試想,若是把我們任何一個人,單獨擺在一處,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。因為在我們眼中,宇宙間只有一位創造的主,和一位受造者-就是「我」,所以我是最完全的。我的驕傲顯不出來,因為既沒有焦急的環境,也沒有可發脾氣的事,所以什麼都顯不出來。然而,事實上不可能有這樣的環境,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。

神所作的是最有智慧的,在我們還沒有得救時,就把我們擺在人群中。得救了以後,仍是把我們擺在社會中,藉著一層一層的人際關係,顯出我們真實的光景。比方,當我們有了家庭,家裡還有三個孩子時,請問你還會覺得自己很好麼?可能這時我們會想,為什麼主不把我們擺在一個環境裡,使我們能運用恩賜,一作工,人就愛主,工作就開了?不,主不給我們這個環境。無論我們如何掙扎,都無法逃開這一層一層的人際關係,神就是要把我們擺在這一層層的人際關係裡,藉此,把你我真實的光景,顯得清清楚楚,並且要我們從其中學習真實的功課,有真實的破碎。

沒有人可以不和其他人發生關係,而能學習破碎的功課。若是有一位聖徒,他沒有任何親人,只有他一個人;他也沒有任何同工,就是他一個人作工,請問他能從何處學到破碎的功課,或者他有什麼地方需要破碎?請記得,不在人群中學習被破碎,就永遠不能把自己真實的光景顯出來。

一切的破碎,都是在人群中學得的。多一層人際關係,就多一層破碎的需要;多一層人際關係,就多一層破碎的要求。這是定規的。未婚時,少一層破碎;結了婚,就多一層破碎的要求。生了一個孩子,多一點破碎;再多幾個孩子,就更多破碎。沒有和弟兄們住在一起,就少了一層破碎的要求;和弟兄們住在一起,就多一層破碎。沒有作負責弟兄,就少了一層破碎的要求;一旦作了負責弟兄,就多一層破碎的要求。我們要看見,多一層人際關係,就多一層破碎的要求。若是我們今天在召會中作個弟兄,不作長老,不作執事,不和聖徒配搭,只是自己活在主面前,與主有交通,規規矩矩的讀經、禱告,我們就永遠不會被破碎。

請想想看,如果有這樣一位弟兄在我們中間,這個人身上會不會有一點破碎的要求?當然不會。然而,主有祂智慧的安排,祂安排給我們層層的人際關係,是我們無法脫開。你若沒有結婚,沒有家庭,祂就給你同坐肢體的,叫你們一同事奉,一同負責,一同相處。藉著層層的人際關係,你就被要求要破碎,你的光景就顯出來了。

要為神作工,就要先讓神作工

當神把我們這些蒙恩的人,擺在一層一層的人際關係裡,我們的光景就被顯露出來。這不是為著別的,乃是為要破碎我們。的的確確,神並不太注意我們為他作了什麼工;但祂的確在意,祂在我們身上能作多少工。凡沒有讓神在他身上作過工的,都沒有辦法為神作什麼。因為在宇宙間,神要先作一個工,把祂自己,在祂兒子裡,藉著祂的靈,作到我們裡面。我們肯出代價也罷,不肯出代價也罷;有真實的奉獻也罷,沒有真實的奉獻也罷,這都是小問題。最大的問題是,到底神在我們身上,有沒有一個工作,能把祂自己在祂兒子裡,藉著祂的靈作到我們裡面。

這個作到我們裡面的工作,沒有辦法不經過破碎。祂若沒有破碎我們,就沒有辦法將祂自己作到我們裡面來。我們可以作許多的工,今天在地上,基督教的工作很多,傳教士也多,但認真說,神在人身上的工作,卻是寥寥無幾。的的確確,人是作了宗教的工作,宗教的事業,有許多工作的活動,但在人身上真實的光景並沒有顯出神。

我為那些服事青少年的弟兄姊妹禱告的時候,常有一個感覺:他們在帶領少年人時,到底是在作一個什麼工作?他們是不是把純潔的生命,供應給這些少年人?他們能不能把純潔的生命,供應給這些少年人,端看他們在主面前有沒有被主純潔過、破碎過。作工的果效,不在於用高言大智,解釋一篇篇動聽的道,那只是鳴的鑼,響的鈸。真實的果效,乃在於神在我們身上所作的。

以目前的光景來說,弟兄姊妹最應該作的,不是去講一篇篇高言大智的道,乃要好好作見證。不要講別的,只要把自己是怎樣的人,好好說給弟兄姊妹聽。說說這一年半來,自己經過怎樣的過程,有怎樣的破碎,相信這比一般信息更有果效。原則乃是,只有神在我們身上作過的那一部分,我們才能作到別人身上。神在我們身上沒有作過工的,即便我們覺得自己很有口才,很有道理,也講不到、作不到別人裡面,是收不到什麼果效的。

神的話和宇宙中的定律是鐵定的,種的是什麼,收的就是什麼;撒什麼樣的種,就長什麼樣的東西。(加六7。)我們都無法否認,一個事奉神的人就是一粒種子。所以,不是我們如何講、如何作的問題。我們是怎樣一粒種子,只會結出和我們一樣的果子,這是無法逃避的。中國有句俚語:「有狀元徒弟,沒有狀元師傅。」在世界裡,不是狀元的師父,卻有可能教出狀元的徒弟,因為沒有生命的問題。然而在生命裡,不可能如此。要生雞,就必須是雞。一隻羊生出來的,必定是羊;我們無法叫一隻羊生出一隻牛。猴子學吃西餐,這是可能的,因為外面的行為是可以教導的。然而請記得,猴子絕沒有辦法生出人,因為這是生命的問題。在學問上,沒有狀元師父,也可能產生狀元徒弟;但是在屬靈生命裡,沒有這樣的事。你就是你,你工作的果效,永遠不可能超過你這個人。凡沒有讓神厲害作過工的人,都無法作好的工。為這緣故,一個在神手裡為神所用的人,一生不容易有順暢的時期。許多事擺在別人身上沒有問題。一擺在這樣的人身上就是問題。因為神乃是要在這樣的人身上,作厲害的工作。

當我們留在自己裡面時,我們常是滿有感覺。比方,屬靈情形好一點,屬靈情形起來時,真是趾高氣昂,非常了不得。等過了一段時間,又垂頭喪氣,歎息自己不行。這都是因為留在自己裡面,而有許多的感覺。所以,神要藉在我們身上作工,破碎我們,對付我們,使我們脫離自己。到一個地步,我們即使在屬靈上有所看見,也默不作聲,即使裡面有什麼壓制,有什麼為難,也像是沒有一樣。有些事物雖然摸著我們,有的難處雖然壓在我們身上,但我們自己的感覺卻是輕多了。這就證明,我們已經相當從自己裡面出來了。

簡單的說,我們給神破碎越多,拯救越多,我們留在自己裡面就越少。我們留在自己裡面越少,自己的感覺就除去得越多,而無所謂驕傲,無所謂情感,無所謂快樂,也無所謂痛苦。既沒有多少可誇,也沒有多少可灰心,因為我們已相當脫離自己。這些過程沒有別的,乃是神來摸我們,以帶領、拯救我們。

屬靈追求的兩面-根據帶領者的學習與受帶領者實際的情形

我們一再說過,在召會的事奉裡,必須有一點屬靈的追求。若是我們的事奉,只是在聚會中,按時候事奉配搭,按時候安排事情,而失去屬靈的追求,就會落到形式裡,成為空的、死的。若要使我們的事奉是活的,並且實際而有路線,有目標、有章程,就必須有屬靈的追求。

屬靈的追求,需要根據兩方面的情形。一方面是我們這些事奉的人,在神面前有屬靈的學習,不只是得救,並且受過十字架的對付,學十字架破碎的功課,懂得如何交通,如何在聖靈裡與人配搭,甚至有合式的建造。我們越學得好,越有屬靈的異象,就能看見神在今天所要得著的。這時,我們給人屬靈的帶領,就是獨特的。我們若沒有這些學習,便無法帶領人有更深的追求。

屬靈追求的另一面,是需要顧到受帶領人實際的情形。比方,你到了一個地方,看見人還沒有得救,或是剛得救還沒有穩固,就需要給人一個供應,帶他追求得救的證實。或是你看見人得救了,已經有得救的把握,只是愛主的情形不夠,奉獻還沒有過關,你就需要帶領他有奉獻。或者一些弟兄姊妹已將自己奉獻給主,但是還沒有學習如何與主交通,你就要帶他們學習與主交通。

總之,屬靈的追求,一面是根據帶領者所學習的,一面是根據受帶領者實際的情形。這如同一個教育家辦教育,首先,教育家本身需要先受相當的教育。他若僅僅讀過小學,便談不上辦教育,因為中學的他不懂,大學的更不明白。他總得是個有相當教育程度的人,才能辦教育。另一面,當他實際辦教育時,就必須觀察社會中的環境。如果一地有小學,大部分人是小學畢業,就可以接著辦中學;若是那裡已經有中學,就可以接著辦專科或大學;如果完全沒有任何教育可言,就得從頭作起。一面教育家必須受相當高的教育,另一面必須觀察人群社會裡,教育程度到了什麼地步。根據這兩面的情形,就知道該如何帶領當地的教育。

屬靈的帶領也是這樣。同工們無論在哪一個會所,或者哪一個地方召會,都得把當地聖徒屬靈的光景好好看過。瞭解他們屬靈程度到了什麼境地,再帶領他們注意哪一部分,有哪一方面的追求。從同工們的交通中,找出一個結論,再找出人作話語的出口,釋放話語,以應付聖徒中間屬靈的飢渴,和屬靈的需要。比方,我們觀察到聖徒們還沒有好好學習被聖靈充滿,讓聖靈有地位、有主權。我們就在事奉交通中交通,等有了結論,就該有人接受負擔,用話語開導、啟發弟兄姊妹。一面,在講台上釋放一篇一篇的話語,使弟兄姊妹被聖靈充滿,讓聖靈有地位、有主權。另一面,和長老們或各分家負責弟兄交通時,也要注意這件事,好使弟兄姊妹中間,很快的有一種屬天的空氣,有一種屬靈的氣氛,眾人都追求聖靈裡面的充滿,讓聖靈在我們裡面有地位、有主權。

全時間服事的弟兄姊妹需要負起帶頭作用,不僅自己要這樣的追求,有這個禱告,甚至需要禁食禱告。或許有時不要先召集大聚會釋放信息,而先召集少數有心的人聚集。這樣的聚集,不是正式的聚會,而是非正式的談一談,看看聖徒們的光景如何,弟兄姊妹有什麼屬靈的需要。眾人一同交通,一同禱告,把感覺灌輸到弟兄姊妹裡面,請他們回去禱告,並且和配搭的一同交通,如何在聚會中釋放該有的信息。這樣過了一段時間,弟兄姊妹差不多都帶過來了,到那時,就可再往前進入另一個階段。

各地召會或各會所,若是缺乏屬靈追求的空氣,事奉就沒有中心,沒有目標,沒有路線,裡頭自然是空洞、沒有進度的。以講台信息為例,今天我覺得有這樣的負擔,就講這麼一篇;明天你覺得有那一個負擔,就講那一篇。結果篇篇是好道,眾人聽來卻都是空洞、沒有內容的話。若是事奉和聚會沒有中心,沒有帶領,沒有一個號筒,發出同樣的號聲,叫大家能共同跟隨,很快的一年、二年過去了,眾聖徒屬靈的光景不會有任何的進步。

這如同辦教育一樣,小學生讀過小學,馬上升入初中。這時,無論是給他們國文、數學、化學、或其他一切的學問,都是初中程度的。這裡就有一個中心,一個目標,一條路線,教這些學生們。同時很有進度,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,然後初中畢業了。接著上到高中,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,高中也畢業了。經過六年,這些青年子弟,在教育上因著有進度,就有了長足的進步。他們不僅讀書、識字,並且在教育知識上,有確定的進度。

同工們在一個地方會不會作工,講究相當大。他們可以在一地帶一年、二年,甚至三年,卻什麼也沒有帶出來。好像辦教育的人不懂得教育,不過讓人在那裡讀書,讀這個也好,讀那個也可以,至於人的程度如何,該有什麼進度,什麼中心,什麼路線,都無所謂。結果,人什麼也沒有學到。所以,我們必須來在一起,徹底研究聖徒們屬靈的程度。瞭解他們到底到了什麼境地,今後需要什麼帶領。這樣研究出一個結論,讓盡話語職事的弟兄們接受負擔,釋放這一方面的信息。這樣的信息就有中心,有路線,有目標,能叫弟兄姊妹都起來飢渴的追求。

這樣作了三個月,眾人都有所得著後,再照著那時的情形,定規下一階段屬靈追求的內容。認真說,每一個會所都當如此作,甚至每一個分家的負責都該如此。這完全如同辦教育一樣,有中心,有路線,有目標,有系統。一天過一天,一年過一年,青年人就會讓我們帶著往前去。

盼望同工們都學會作工,好好研究各會所的情形,有多少人曾經參加聚會,又有多少人經常參加聚會,照著聖徒不同的情形,好好牧養、教導、造就、建造。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工作。一天天、一周周、一年年,人被擺我們手中,我們是有責任的。不要因著一些屬靈的開啟,就喜出望外;或是因著看自己這個不行,那個不行,就垂頭喪氣。要知道,高興沒有用,喪氣沒有用,驕傲沒有用,謙卑也沒有用。我們要蒙憐憫脫離自己的感覺,在主面前好好接受負擔,背負人屬靈長進的擔子,清楚人屬靈的需要,給人屬靈的帶領,使弟兄姊妹都在意屬靈的長進。結果,全會所都能聞到屬靈追求的氣氛和空氣。這就是好的工作。

然而,若是同工中沒有夠多的交通,永遠不要盼望能為主作什麼工作。同工們必須多有交通,具體的找出聖徒們的需要。但交通的意思,並不是說,我們眾人談好,你照你的負擔,用台語釋放一篇信息;他照他的負擔,講關於「愛」的話,另一個人講關於「信」的信息;等再過一周,一個人講「望」,另一個就講「忍耐」。要知道,這在屬靈上是沒有用,是騙人的。從教育的角度來看,這叫「誤人子弟」。這不是辦教育,而是拿弟兄姊妹開玩笑。我們需要好好觀察弟兄姊妹的屬靈情形,瞭解他們究竟需要什麼。得到結論後,站講台的弟兄就接受這個負擔,探望的人跟上這個負擔,見證、談論的也照著這個負擔,讓會所裡充滿這個屬靈的空氣。若是這樣,我們才是真的作了一點工;我們才能看見,神的靈隨著這個一再的祝福我們,使許多人得救,奉獻,走前面的道路。

會觀察人實際的屬靈需要,就是會作工

許多基督的工人一再作工,一再講道,作了幾年,講了幾年,卻沒有人清楚得救。這就說出那些講道的人,不懂什麼是作工。我們卻不能這樣。我們到了一個地方,一看見聖徒對救恩不清楚,就要釋放關於救恩的真理,帶人相信、清楚自己得救了。不但如此,還要帶人奉獻,帶領人有對付。等眾人都進入了再帶領他們往前去。這樣我們才是會作工,我們的工夫才不白費。請記得,驕傲一點用處都沒有用,謙卑一點也不值錢。我們一定要照著弟兄姊妹實際的情形,一同擔負弟兄姊妹屬靈的擔子,研究弟兄姊妹中間屬靈的情形,不斷的往前。這才能摸著神的心意,才是有價值的工作。

在使徒行傳裡,當使徒保羅來到以弗所,遇見幾位門徒,他立刻就問,他們信的時候,受了聖靈沒有。他們回答說,他們連聖靈都沒有聽說過。保羅便立刻向他們陳明,他們所受的是約翰的浸,但他們應當信入那在約翰以後來的,就是耶穌。接著就為他們施浸、按手,使他們接受聖靈的澆灌。(十九1-7。)使徒保羅不是喜歡釋放哪一篇道,就講哪一篇道,他乃是照著人實際的需要,在那裡服事。所以,我們要懂得人的需要,給人實際的帶領。盼望同工們在這點上要注意,要學會作工。

作工的兩面

什麼是會作工?會作工有兩面,一面是自己要讓神作工,另一面是在作工的技術上有些研究。讓神在我們裡面作工,就是讓神除去我們不該有的、天然的,並帶領我們、教導我們學美好的功課。另一面還得在工作的技術上,有一點研究,清楚到底在一般人身上,以及在聖徒中間有什麼需要。然後根據人的需要,給人實際的帶領,有實際屬靈的追求。這樣,我們的事奉才能有屬靈的味道,才有在生命裡的服事,才有中心,有實際,才是活的,有進度、有目標的。願主憐憫我們,使我們大大的注意這件事,否則時間過去,人經過我們的服事,卻沒有實際的得著,就太可惜,也太虧欠。

一九六零年八月九日講於台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