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:創世記十二至十四章
亞伯拉罕憑信而活
亞伯拉罕是蒙召族類的始祖,因此他的歷史,就是我們的歷史;他所經歷的階段,也是我們所該經歷的階段。亞伯拉罕對神經歷的第一階段,是他蒙神呼召。而他第二階段的經歷,乃是憑信而活。亞伯拉罕既是相信並順從神呼召的人,他對該停留的地方就沒有選擇。神第二次在哈蘭呼召亞伯拉罕,他就在那裡過河,開始漫長的旅程。在這漫長的旅程中,他沒有自己的選擇。希伯來十一章八節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不知道往那裡去。他手中沒有路線圖。他的路線圖是一位活的人位,就是那位活神。他在旅程中必須不斷的仰望神;他無法停留在自己所選擇的地方。在他的旅途中,神的同在是他的方向,是他的路線圖。他這樣跟從神,直到摩利。到了摩利,神就向他顯現。神在摩利的顯現,指明亞伯拉罕已經到了神要他到的地方。在那裡神告訴亞伯拉罕,祂要把那地賜給他的後裔。
我們從亞伯拉罕身上,看見跟從主所必須採取的步驟:第一步是蒙召,第二步是憑信而活。我們蒙神呼召以後,需要憑信而活,這是我們今天的需要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須憑信而活。在聖經裡,信心與眼見相對。你若蒙了神的呼召,就必須憑著信心,不憑眼見而生活。今天的世界,人為自己的生活建造大城,為自己的名建造高塔。但我們已經蒙了呼召,我們必須憑信而活。憑信而活是什麼意思?就是在一切事上靠神而活。憑信的生活,不是指內在的生命,乃是指外在的生活,就是蒙召者日常的生活,日常的行事為人。這種日常的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(林後五7。)
築壇獻祭
亞伯拉罕到了摩利,神再次向他顯現之後,他築了一座壇。這是亞伯拉罕所築的第一座壇。在聖經裡,壇的意思是我們的一切都為著神,並事奉神。在亞伯拉罕的經歷中,他為神築過三次壇。當他在摩利為神築壇之後,他就走遍那地。神不是只給他一小塊地,乃是給他廣闊的地。亞伯拉罕在旅途中,來到伯特利和艾中間的地方。伯特利在西邊,艾在東邊。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,亞伯拉罕築了另一座壇。伯特利是神的家,指明召會生活;而艾的意思是一堆廢墟,指明世界對我們而言,是一堆廢墟。當羅得離開亞伯拉罕之後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,並應許賜給他地和後裔,亞伯拉罕就在希伯侖的幔利築了第三座壇。幔利的意思是力量,希伯侖的意思是交通、交往或友誼。按照創世記十八章一節,神在幔利那裡訪問亞伯拉罕。神向他顯現,並且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,甚至與他一同坐席。亞伯拉罕停留在幔利那裡,一直與主交通。(創十二6~9,十三14~18。)
要憑信而活,我們首先必須築壇。築壇的意思是將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,都獻給神。壇的意義就是我們不為自己保留什麼。壇的意義就是我們曉得,我們在地上是為著神,我們的生活是為著神,神是我們的生命,並且我們生活的意義就是神,所以我們把一切都放在壇上。每當我們對主說一切都為祂的時候,我們的感覺是甜美的,與主的交通是親密的,我們深深的進到主自己裡面。有時我們雖然告訴主,我們所是和所有的一切都為著祂,但幾天之後,我們可能就忘記自己的奉獻。然而那位呼召我們的神,永不會忘記我們的奉獻,在我們忘記時,祂常常臨到我們,並提醒我們對祂說過的話。因此,我們需要常常藉著築壇獻上自己,並且停留在那裡,維持與主不斷的交通。
帳棚的生活
亞伯拉罕築壇以後,就支搭帳棚,帳棚是為著他的生活。(創十二7~8。)在巴別,人先造城,然後造塔。但亞伯拉罕先築壇,然後搭棚。對亞伯拉罕而言,首要的事是把一切獻給神,敬拜事奉神,並與神有交通;然後才為他的生活支搭帳棚。亞伯拉罕住帳棚,也指明他不屬於世界,反而對世人是一個見證。亞伯拉罕先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支搭帳棚。(十二8,十三3。)那是神的家所在的地方,也是他開始作見證,藉著與神交通彰顯神的地方。帳棚也是他的後裔在曠野所建造之帳幕的小影,這帳棚可視為神的家,為著神在地上的見證。接著他把帳棚遷到希伯侖,希伯侖的意思是交通,因此他的帳棚先是向世人為神作見證,後來成了他與神交通的中心。希伯來書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在應許之地作客,並且住在沒有根基的帳棚裡,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,其設計者並建築者乃是神。這座有根基的城,就是新耶路撒冷-神和所有蒙召者永遠的居所。(來十一9~10。)
亞伯拉罕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歷史。世人沒有帳棚,他們只有大城。他們惟一能看見的,就是他們的大城。但我們能對世人說,『你有一切,但有一樣你沒有-神的同在。』當我們住在有神同在的帳棚-召會生活裡,我們裡面就深深覺得,在地上沒有一樣事物是持久的,每樣事物都是短暫的,我們仰望永世。藉著支搭帳棚,我們宣告我們屬於另一個家鄉。我們不屬於這一個家鄉,我們仰望並指望進入更美的家鄉。亞伯拉罕的帳棚,乃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,新耶路撒冷是神在宇宙中終極的帳幕。(啟二一2~3。)聖經告訴我們,這更美的家鄉就是新天新地,那座有根基的城是新耶路撒冷,就是神和所有蒙召者永遠的居所。今日的召會生活是亞伯拉罕生活和歷史的收成;我們都在這裡築壇並支搭帳棚。這是要來新耶路撒冷的圖畫,在那裡我們要與神永遠同住。
遭遇饑荒而下埃及
亞伯拉罕到伯特利之後,不久就軟弱了,漸漸從伯特利-神的家,遷往南地去,就是與埃及-世界-交界的地方。他到了南地,結果就遭遇甚大的饑荒。此時亞伯拉罕並沒有禱告,卻只顧到自己的肚腹,和他的妻子沒有多談,二人很快就同意下到埃及去。當亞伯拉罕和撒拉走到埃及邊界的時候,他害怕埃及人殺他,奪他的妻子。此時他又沒有禱告,卻要撒拉說謊,說她不是自己的妻子,以保全自己的性命。然而神不讓他過去,神來了,不是對付亞伯拉罕,乃是對付法老。神因著撒拉的緣故,降大災與法老和他全家,這才保守了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。至終亞伯拉罕不但沒有失去妻子,反而得到許多財富。經過這次試煉,亞伯拉罕知道神所賜他之地的寶貴。於是帶著妻子與羅得,並一切所有的,從埃及上到南地去。他又漸漸從南地往伯特利去,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,就是從前支搭帳棚,築壇獻祭的地方,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。(創十二10~十三4。)
亞伯拉罕在埃及的失敗,使他學到一個功課,知道迦南地的重要,也知道撒謊、欺騙是不對的,作神子民的人被埃及人責備是可恥的。所以他帶著妻子與羅得,並一切所有的,從埃及回到南地,又漸漸遷往伯特利去。他回到了當初的地位。雖然亞伯拉罕在下埃及這件事上軟弱了,但他卻經歷到神保守的恩典。沒有這保守的恩典,誰也不能留在經歷的高峰。不要信靠你的經歷,要信靠祂保守的恩典。亞伯拉罕受試煉的經歷,給我們看見,只要我們是神所呼召的人,不論我們是否相信祂或信靠祂,祂都會看顧我們。當我們在高處,祂餵養我們;當我們跌到低處,祂更餵養我們。那呼召我們的是真實可信的,不論我們的情形如何,祂都看顧我們。神這樣作的目的,是要我們快快回頭,回到正確的地位,恢復過向神築壇獻祭,並呼求主名的生活。
與弟兄分開
亞伯拉罕因著失敗下到埃及去,卻帶著豐富的財富回到迦南地,沒想到這些財富給他帶來了麻煩。因為他與羅得的財物甚多,那地容不下他們,他的牧人就和羅得的牧人相爭,這就成了他的另一試煉。但這一次他沒有失敗,他得勝了,因為他在第一次試煉裡學了功課-不為自己爭奪或揀選,只信靠神的看顧。因此亞伯拉罕並沒有與羅得相爭,反而讓羅得選擇土地。結果羅得選擇了肥美的約但河全平原,就離開亞伯拉罕。羅得離別亞伯拉罕之後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,對他說,『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,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,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,直到永遠。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。』這次的顯現是由於亞伯拉罕沒有為自己爭鬥或吵鬧,反將一切的選擇都留給他的弟兄羅得。神這次的顯現,加強了亞伯拉罕憑信的生活。(創十三5~18。)
對亞伯拉罕而言,被撇下失去羅得並不是一件小事。然而就在此時,神又向亞伯拉罕顯現。在埃及,亞伯拉罕雖然在神保守的恩典中,但他沒有神的顯現,因為那時他是在錯的地位上。現在,亞伯拉罕不僅在神保守的恩典中,更回到原初的地方,在對的地位上。此外,他沒有為自己爭奪或揀選。他從在埃及所受的管教學了功課,知道他的將來和一切,都在神的手中,並且知道他是在神的看顧之下。因此,神進來向他顯現,並再次向他堅定神的應許。從亞伯拉罕這兩次受試煉的經歷,我們學到一個功課,就是無論在何種景況中,我們不需要為自己爭奪什麼。如果我們願意把揀選讓給我們的弟兄,神會進來把一切可揀選的都給我們。
為弟兄爭戰而得勝
羅得和亞伯拉罕分離後,他的情形就走下坡,漸漸挪移自己的帳棚,最後搬進了所多瑪城,住在那裡。在神眼中,所多瑪是個罪大惡極的城市。羅得是神的子民,必然知道這事。他該遠離所多瑪,不該走向所多瑪。然而,因為所多瑪周圍的土地肥美,羅得就走向那城,並且遷入那城,定居在那裡。神不允許祂的子民住在那邪惡的城裡,因此在神主宰之下,發生了四王與五王的爭戰。四王由基大老瑪領軍攻打所多瑪,最後四王擊敗了五王,將所多瑪城裡所有的財物,並一切的糧食都擄去,羅得和他的財物也都被擄去。然而有一個人來告訴亞伯拉罕這件事,亞伯拉罕就率領家裡生養的三百一十八名壯丁,與四王並他們的軍隊爭戰。因著亞伯拉罕信靠神,他得了勝利,殺敗了敵人,又將被擄去的一切財物,和侄兒羅得都奪回來。(創十四1~16。)
當亞伯拉罕發生問題時,他沒有為自己揀選,他知道關於他的一切事,都在神的手下,是神主宰他的一切。這是亞伯拉罕得勝的原因。羅得離開了亞伯拉罕,但亞伯拉罕不計算弟兄的弱點,也不對羅得幸災樂禍。反在羅得被擄去時,為羅得禱告,並堅決定意要為羅得爭戰。亞伯拉罕勇敢的信靠神,並冒著生命的危險,為弟兄爭戰。這對他不是一件小事,但他這樣作了。因為對他而言,看見弟兄被擄乃是一件羞恥的事。亞伯拉罕信靠神而得到勝利;他對神有信心,因為他學會了認識神。我們也都需要學這樣的功課,認識神是地上和天上的主,天地都屬於我們的父,就是呼召我們的那一位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事,都在神主宰的手中。因此我們無須為自己爭奪什麼,只需要單純的信靠神。當我們看見周圍的同伴被擄離開神時,我們都需要有負擔,起來為他們爭戰。
麥基洗德的代禱與祝福
當亞伯拉罕殺敗仇敵,得勝回來時,所多瑪王出來迎接他。又有至高神的祭司,撒冷王麥基洗德,帶著餅和酒,出來迎接他,並為他祝福,說,『願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,賜福與亞伯蘭;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,是應當稱頌的。』亞伯拉罕就把所得的,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。所多瑪王對亞伯拉罕說,『你把人口給我,財物你自己拿去吧!』亞伯拉罕卻說,『我已經向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;凡是你的東西,就是一根線,一根鞋帶,我都不拿,免得你說,我使亞伯蘭富足。…』在為弟兄爭戰的事上,亞伯拉罕經歷了麥基洗德的代禱與祝福,他也經歷神是『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』,他更勝過了財物的試誘。(創十四17~24,來七1。)
亞伯拉罕家裡雖有生養的壯丁三百一十八人,數量上怎能比得過四王的軍隊?這些壯丁沒有受過戰爭的訓練,如何能打得過那些打仗的專家?這必定是由於背後有人為他代禱。這代禱的人是誰呢?必是那後來帶著餅和酒,出來迎接他,又為他祝福的撒冷王麥基洗德。新約希伯來書告訴我們,基督乃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,成了永遠的大祭司,拯救我們到底,並長遠活著,為我們代求。(七16~17,24~25。)麥基洗德是祭司,他必定一直在照顧神的子民。神答應他的代禱,使一個人從所多瑪逃出來報信給亞伯拉罕,並使亞伯拉罕作了勇敢的決定,要為著拯救羅得而爭戰。亞伯拉罕勇敢的在靈裡爭戰,這使他對神有一個更新的經歷,經歷神是『天地的主,至高的神』。因著亞伯拉罕在地上為神站住並爭戰,所以神開始被稱為天地的主。當我們在地上生活行動時,會遭遇到許多事。表面看來,這些事就這麼發生了;實際上,是我們的大祭司基督,在天上為我們代禱。祂的代禱蔭庇我們,使我們能像亞伯拉罕一樣,為著神的子民爭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