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2/07

建造神家的事奉 第六篇 事奉上該提防的危機(二)

 建造神家的事奉 第六篇 事奉上該提防的危機()


在前面的信息中,我們題及在事奉上該提防的兩個危機,本篇信息要繼續說到另外三個危機。


第三個危機-產生字句的道理


我們該提防的第三個危機,就是那產生字句的道理。在基督徒屬靈的路程上,字句的道理是個陷阱,是我們應當提防的。甚麼叫作字句的道理呢?簡單的說,就是把一些聖經上的道理講解固定了,成爲死的字句,而失去裏面的聖靈和生命。歷世歷代以來,神藉着祂的眾僕人,逐步將聖經的真理向我們解開,使我們有新的看見。比方,在改教時,路德馬丁和其他人看見了因信稱義的真理。從那個時候起,一路下來,有好些人不斷有新的看見。有的人看見因信成聖,有的人看見因信而活。有的人看見受浸的意義,有的人看見召會的實行。有的人看見奉獻,有的人看見基督的內住,還有的人更深一點,看見十字架的同死。這的確都是神在一個時代、一個時代中,賜給祂召會的亮光。然而在這裏產生了一個危機,就是人會把神所給的這些亮光,當作固定的道理。新的亮光一變作固定的道理,就變作了字句,變成了死的知識,而失去了聖靈的權能。


我們謙卑的承認,在這些年間,神賜給我們一些新的亮光。這些亮光自然必須釋放在神的兒女中間,但在這裏也同樣有一個危機,這些亮光很可能逐漸變成固定的道理,變成死的字句,變成空洞的知識,而失去屬靈的生命,失去聖靈的權能。


神曾在我們一系列的訓練裏,賜給我們許多亮光,都相當的有價值,也相當的有用處。我們說過,盼望每位受訓的弟兄姊妹,能一次又一次的溫習那些功課。因爲有了那些材料,加上多次的溫習,是能叫我們得益處的。然而就在這裏,會有一個危機,就是產生死的知識、字句的道理。


我們曾說得很清楚,訓練只能給人智慧,不能給人啓示。以弗所一章說到『智慧和啓示的靈』。(17)先有智慧,而後啓示來了,就有用處。沒有智慧上的準備,或者說沒有智慧上的操練,當啓示來的時候,我們還會有點莫名其妙。所以,訓練僅僅是叫我們在智慧上有一個準備,我們還需要在以後的曰子中,逐漸得到啓示。然而就在這裏有一個危機,我們很容易把訓練所得的材料或亮光,當作一切。這會叫我們失去啓示那一面的東西。在啓示那一面,是沒有人能幫助我們的。我們要得着啓示,必須自己好好活在靈裏,好好活在神面前,常常讓神摸着我們裏頭,肯出神所要我們出的代價,接受神的破碎,學屬靈的功課。絕對不是說,我們只要把那些訓練的功課、那些道、那些亮光都背熟了,就能有屬靈的啓示;屬靈的啓示不在這裏。屬靈的啓示乃在於一個人被神遇着了,給神摸着一下,碰到一下,在神面前經過破碎,出過代價,學過功課,也在神面前花過工夫,這樣的人纔有啓示。所以,啓示絕對不是從訓練得到的。


在這一點上,我們感覺有兩面的爲難。一面,出刊屬靈書報,辦理訓練,是出於負擔。我們覺得這是應該作的,因爲明顯有這個需要。若是我們不作,裏頭就滿有重壓。但另一面,這些事作了之後,我們卻好像覺得不太痛快,因爲有一種光景實在令人擔心。我們害怕有些聖徒,他們屬靈的生活就單單倚靠這些。譬如,有的人要站講臺了,就把這些書報拿來,把訓練的筆記拿來,在這本書中找一點,在那本書裏找一點,東拼西湊的成功一篇講臺。好像沒有這些東西在手,到講臺上就沒有甚麼可講的;有這些在手,就有一點辦法,有一點材料,有一點內容。危機就在這裏,這是錯誤的,是不該有的光景。


弟兄們要在講臺上對神的兒女說話,必須你這個人是與神有接觸的。你必須是被神摸過,在靈裏有一個負擔的;必須是深深的覺得,在某一點上神摸着了你。你這個人是出過代價,花過工夫,學過功課的,你在某一點上纔算有看見,纔是有啓示。等到你要釋放這一點的時候,也許你沒有足彀發表的口才,先後的層次也不清楚,配合的材料又不豐富,這時你纔可以在這方面借助於屬靈書報。或者你裏頭有負擔,有感覺,而你的領會不彀,你覺得在那件事上的智慧還不足;這時那些屬靈書報,或訓練的記錄,對你纔有幫助,纔成爲益處。


有時候是在你與神接觸之前,你先讀到一些東西。藉着聖靈,那些東西印在你裏頭,引起你追求的心;或者啓發你裏頭的領會,叫你與神接觸,碰着神。這時你就有了一個啓示,有了一個負擔,出來釋放信息。另有一個可能,就是你所釋放的材料,雖然大部分都是用那些書刊裏的東西,卻不是死的,乃是活的。我們最怕人拿着那些文字材料,按着那些印出來的道理,照着講,卻缺少背後屬靈的供應,缺少裏頭屬靈的成分。相信弟兄姊妹能懂得這個難處。


不僅站講臺的人有這種難處,卽使是好些聖徒,也同樣有這種難處。他們很容易把我們所出的書籍文字,當作固定的道理。這樣I來,那些東西就變作了死的字句。好像有了這些書刊,就不必自己接觸神,不必自己尋求主。如果想要知道在那一點上該怎樣講,該如何作,只要去翻那一本書,或者那一個記錄就可以了。好像那些文字、那些記錄就是一切。


卽使在讀經的事上,人也很容易受那些文字和記錄的影響。譬如,你讀到以弗所二章某一句,你立刻想到這一句在訓練時已經講過,它的意義是如何如何。或者你讀到馬太二十五章,又會想起馬太查經記錄裏是怎麼說的。這就是你的讀經完全被書刊影響,受到了打岔。這是一個危機。這些就叫你把屬靈的東西,變成了死的字句,攔阻了你直接和神的接觸,叫聖靈在你裏頭失去了該有的地位。


多年前,我在中國北方遇到一位德國籍的弟兄,他是一個非常贊成達祕J.N.Darby)的人。有一天我和他有點談話,談到一本達祕所寫的書。一談到達祕,他就聳一聳肩膀說,『哦,那是達祕寫的。』我沒法形容他的表情,那個意思好像是說,那旣是達祕所寫的書,就是一切,就是最高的,沒有比他更高的了。你沒有辦法講得比達祕更多,神要對召會說的話,全都在他裏頭。在那位弟兄看來,如果有甚麼人說得比達祕多一點,那定規是異端。或者有甚麼人講得和達祕不同,那定規是個錯道理,是個惡道理。


我深怕,那一天我所碰着那位弟兄裏面隱藏的東西,今天也會跑到我們中間,叫我們落到陷阱裏。我們不是藐視申言者的講論,凡神藉着祂僕人所給我們的,我們都該接受。然而,如果僅僅是一種字句的接受,不要說是神的僕人所給我們的,卽使是這一本聖經,也仍舊不過是死的。字句的道理乃是我們的陷阱,是我們的危機,我們應該提防。


我們雖然該自己讀聖經,自己和神有活的接觸,但另一面,還應當接受神的僕人們所給我們的亮光。我們不該愚昧到一個地步,以爲我們比別人明白得更多,知道得更多。我們不該愚昧到一個地步,以爲我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,我們一切都有了。這樣的態度是最愚昧的。另一面,我們也不該把別人的東西接受來,當作金科玉律,以爲有了這些就有了一切。我們不可以說,對於這一件事我們有這本書,對於那一件事我們有那本書;講成聖我們專有一題,講稱義也專有一題,講信心又專有一題,我們每題都是齊全的。這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。


當我年輕,初初得救的時候,想到聖經有六十六卷之多,很不容易讀,就盼望能找到每一卷的註解,這樣,我就成了聖經權威和萬能博士了。所以我盡力去買聖經註解,把新舊約各卷的註解差不多都買齊了,並且統統擺在一個地方。若是我讀經讀到某一卷,某一章,某一節,某一句,有甚麼不懂的時候,我把那些註解翻一下,就可以懂了。其實,那實在是無知的思想。從經歷上可以證明,你若要懂得神的話語,固然需要外面的幫助,但那一個幫助太小。真正明白神話語的途徑,乃是需要你和神有接觸,需要你摸着神的感覺,需要你肯讓神摸你這個人。


我在中國北方的時候,常有弟兄姊妹對我說,『李弟兄,某某會的某長老說,你上週所釋放關於奉獻的道,怎樣怎樣不對。』我聽了之後並不辯論。我只是很幽默的對他說,『旣然他要你來告訴我,說我講的道不對;那麼我也託你帶一個口信,告訴他說,請他把他所有的每一塊錢,都讓主耶穌點一點,他就會知道,我所講的對不對了。』我這話好像很粗,很不好聽,但是我確實知道,把錢藏在自己袋裏,不肯讓主耶穌數一數的人,不能知道我那天所講的道對不對。


沒有一個人他真實的光景不被主摸過,而能明白真理的。你必須讓主摸着你這個人,摸着你裏面的深處,摸着你的背景,你的立場,你的爲人,你的地位,你的名聲,你的趨向,你的愛好,摸着你的前途,摸着你整個人。你給主摸着有多少,你認識祂的話就有多少。請記得,光用頭腦讀聖經,沒有多少用處。當你被主摸過之後,你所讀過,所記牢的聖經,纔放光,纔明亮。相信我們許多人都有這個經歷。


讀屬靈書報的原則也是如此。卽使你讀得很熟,讀得很透,但你能不能真實的認識,能不能有效的使用,能不能用得靈活,用得滿有生命,全在於你是否和主有接觸,是否讓主摸過。凡不讓主在裏頭摸過的,道可以講得很熟練,話可以說得很流利,但還不過是鳴的鑼、響的鈸,是死的字句,沒有聖靈的權能。


盼望我們都能領會,我們需要文字書刊,需要屬靈的訓練,這些都是不可少的。連使徒保羅到了年老時,還寫信給提摩太,說,『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,你來的時候要帶來,還有那些書卷,尤其是那些皮卷。』(提後四13)他是一直的讀書,因爲沒有一個人可以到了一個地步,不必讀經,不必讀屬靈的書報,不必聽別人屬靈的講臺。如果那樣,就叫作驕傲,叫作愚昧。我們該非常的謙卑,隨時準備受教,一直接受別人的幫助。但是另一面,你必須站在主面前,與主有接觸;你必須讓主摸你這個人,必須有自己的感覺。所有從別人接受來的二手真理,都該變作頭手的啓示。你若沒有在主面前,把二手的變作頭手的,那麼你的道理,不過是死的知識。你應該知道,死的知識在你的聚會中,在你的講臺上,在你的生活中,絕不會有生命的活潑和聖靈的權能。


一個人在神面前是這樣,一個召會在神面前也是這樣。我們驕傲不接受別的,是不該的,但呆板的接受字句道理,也是不該的。我們需要兩面平衡;這一點求主憐憫我們。以後主若許可,我們還要多出一些屬靈書報,但是求主叫我們一點不落到字句的道理裏。我們一直要學習活在主面前,與主有接觸,讓主摸着我們。


第四個危機叫聖靈受到限制


我們該提防的第四個危機,就是叫聖靈受到限制。在我們中間還有一種可能的趨勢,會產生不好的結果,也是我們應當好好提防的,就是叫聖靈受到限制。我們中間一向注意學習順服權柄,學習在事奉中守住等次,不越軌行動,也不單獨行動。這些都是相當好,相當屬靈的功課。然而就在這裏有一個危險,也帶着一個危機,就是很可能叫我們限制了聖靈。要知道,許多時候聖靈的工作,常常是我們料想不到的。我們如果要給聖靈劃定範圍,聖靈是不肯聽我們劃定的。人要畫一個圈子,讓聖靈留在裏頭,聖靈常常就跳到那個圈外。我們常常盼望聖靈守我們的規矩,但聖靈常常不守我們的規矩。要知道,聖靈常常作例外的事。


關於這事,我們可以引舊約的事例來說明。我們都知道,撒母耳這人不是祭司的後裔,按規矩不應該作祭司。然而,神的話不臨到祭司以利,卻臨到撒母耳。(撒上三4,6,8)這就是聖靈從祭司的圈裏跳出去,跳到圈外所作的一件事。那時,不但撒母耳不懂得,沒有那個經歷,卽使是有經驗的以利,也不懂得。撒母耳聽見神呼喚他,他不懂得,就跑到以利那裏,說,『你呼喚我,我在這裏。』(5上。)以利對他說,『我沒有呼喚你,回去睡罷。』(5下。)神第二次呼喚撒母耳,撒母耳還是跑到以利那裏,以利仍舊叫撒母耳回去睡覺。(6)好像以利只懂得睡覺。直等到神第三次呼喚撒母耳,以利纔明白是耶和華呼喚撒母耳。(8)以利到底是有學習的人,雖然他老衰了,但他還敬畏神,沒有限制那個工作。他讓神的工作往前去。


再看大衞的例子,神在掃羅之外找着一個少年人大衞。(十六1113)起初,掃羅和大衞的哥哥們,以及大衞的父親,都看不起年輕的大衞,認爲他沒有甚麼用;但神就是常常這樣作例外的事。


所以千萬不要以爲,神今天只在長老、執事中,或者在同工中間興起有用的人。不一定,神會作例外的事。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,神常常在人的圈外作事。神常常在暗中作事,也常常在人心的深處作隱藏的工作。我們中間不該有一個同工或負責人驕傲到一個地步說,除了我們同工或負責人,神沒有可用的人了。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態度,這樣的存心,這就是我們的陷阱,就是我們的危機。


要知道,風隨着意思吹,聖靈也是這樣。兩千年來,從沒有一班人能控制聖靈。你說我們這一班人甚麼都好,甚麼都有,但聖靈可能從最不像樣的地方,從最不像樣的人中間,興起一個人來。聖靈要反應給你看,說明祂並不受你的控制。聖靈只要你服祂的權柄,祂並不受你的約束。


聖靈是最不守規矩的。在召會初期,連在耶路撒冷的彼得、約翰、雅各,都不認識這件事。在他們想,新約時代最大的執事若不是彼得,就是約翰,或者也該是雅各。豈知神竟在他們圈外挑選了一個人,叫他成爲最大的執事之一。他們那個圏是相當好的圈,聖靈卻跳出他們的圈,跳到一個反對主最厲害,逼迫召會最堅決的大數人掃羅身上。大數的掃羅,原是不服主,用腳踢犁棒的人。主對他說,『你踢犁棒是難的。』


(徒二六14)主要用掃羅,掃羅就得給主用。甚麼叫作踢犁棒?犁上的剌棒,是爲着制伏、驅使套在犁上的牲畜。牲畜若是頑劣不服,舉蹄後踢,就會踢在剌棒上。主告訴掃羅:『你踢犁棒是難的;』這意思是:『你老老實實順服罷。』聖靈就這樣臨到一個原來悖逆的人身上,把他抓住了。


掃羅得救之後,被聖靈帶到耶路撒冷,耶路撒冷的門徒都害怕。(26)因爲他們怕掃羅仍舊來迫害他們,他們無法相信這人已經轉變。他們不能相信聖靈會在他們圈外作事,他們想不到聖靈會在猶太教的圈中興起人。可見,聖靈好像是最不守規矩的。


那一天,我若是彼得或雅各,我定規連禱告都不能了。我只有向主說,『主阿,我實在莫名其妙,你爲甚麼在他們中間興起這個人。』主會對我說,『你定規是莫名其妙,因爲我的道路本來就高過你的道路。你莫想把我劃在你那個小圈裏。甚麼時候你要限制我,甚麼時候我就跳出去。』


我們的態度應當是說,這一切不操在我們手裏,這一切都操在聖靈手裏。甚麼時候我們劃了小圈圈,甚麼時候神就越過我們,跳出我們這個圈,不一定跳到那一個人身上。也許那個人素來是頂撞神的,是愛世界最厲害的。所以,千萬不要爲聖靈劃一個範圍。你若是劃了,就是限制聖靈的作爲。你會碰到一個結果,聖靈在別人身上給你一個厲害的反應,而把你撇在一邊。你就看見,你這裏甚麼都是枯乾的,聖靈的水流不在你這裏了。你變作逼迫大衞的掃羅,你頂撞了聖靈。


所以,我們要在主面前存敬畏的心,提防這個危機。一切屬靈的事,都不操在我們手中。我們要學習忠心,但永遠不要控制屬靈的事,乃要一直讓主有自由的路。然而這些話不該被錯誤領會,當作任意自由的藉口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生命的功課,認識肉體,認識血氣。絕不可說,你認爲這樣作是對的,你就可以自由行動。請記得,凡是照着肉體自由行事的人,定規不是大衞,也不會是大數的掃羅。一切放肆、不按規矩而行、背叛、有背叛觀念的人,聖靈定規沒有辦法使用。


凡事都是兩面的。卽使是大數的掃羅,他雖然是個背叛神的人,但他的背叛和一般的背叛不同。這裏有個似乎矛盾的說法,好像大數掃羅的背叛是可悅納的。有的人一背叛,就得罪主;但有些人卽使背叛,主還能眷顧。這是有所不同的。


總之,我們中間不該有一種控制,限制聖靈。甚麼時候一有屬靈的控制,馬上就限制了聖靈的工作。另一面,在我們中間,也不該有放肆。並不是說,旣然沒有控制,我們就可以隨便了,眾人的機會均等,都有發言的機會;這就是肉體,就是血氣。求主憐憫我們,叫我們認識這一個危機。


第五個危機祝福變作陷阱


在已過那些年間,我們的確蒙到了主的祝福,並且祝福越過越多,越過越大。然而要當心,祝福會變作我們的倚靠。祝福一變作我們的倚靠,就成了一個陷阱,一個危機。這包括的也相當多。譬如,你們在一個地方開頭聚會時,只有三、五位聖徒,人數很少,環境也艱難。你們因此禱告得多,仰望主的心也迫切,和主交通也多,結果就帶進了祝福。等到後來弟兄姊妹多了,環境也容易了,財物的供給也充裕了,這些祝福就變作了你們的倚靠。這些祝福來了,你們的禱告少了,倚靠神的心減退了,在神面前的對付也少了,與神的交通自然更少了。到了這個時候,你馬上就看見,召會開始墮落了,因爲召會已經落到一個陷阱裏。不光一個地方召會如此,各地的召會,整個主的工作,都是如此。


有聖徒說,召會的工作在臺灣,現在比六、七年前容易得多。六、七年前,當我們剛起來爲主作見證時,事奉的人很少,各地的光景都很艱難,各方面必須自己在神面前拚。現在好像都有靠頭了,全省有五十多處聚會,有難處可以互相擔當,也就沒有甚麼爲難,沒有甚麼重擔了。一面說,有難處互相擔當是好的;但是另一面,這乃是一個陷阱,會叫我們失去向着神的心,會叫我們不肯在神面前接受對付。這樣的結果,召會中許多事可以作成功,但至終卻失去了神的同在。


千萬不要以爲這是一件小事。我們的事奉,我們的道路,所有的價值就在於神的同在。我們事奉的真實分量,完全在於我們的屬靈。一失去神的同在,一失去屬靈,我們就甚麼都完了。好像還可以有這條路,好像還可以有這個立場,但是這些都不過是個外殼,裏頭真正的東西沒有了。一旦裏頭真正的東西沒有了,基督身體的實際也就沒有了。這意思是,基督的豐滿沒有了,基督在我們中間的彰顯也失去了。這就是召會最可憐的光景,也就是歷代召會墮落的一個主因。


所以,我們要在這點上存着恐懼的心和謙卑的靈,千萬不要把倚靠擺在神的祝福上。我們一蒙祝福,就要怕祝福比怕別的還厲害。千萬不要以爲,神給我們祝福,是一件可慶賀的事。要知道,祝福常常會變作我們的偶像,會叫我們失去神的同在,會變作我們和神之間的一道牆垣,叫我們在這裏滿有神的祝福,卻沒有神的同在。


這些危機都是我們現在會遇到的,因此我們必須仰望主,給我們憐憫,叫我們有所提防,能有好的對付。此外,還有其他危機,譬如陳舊、老舊、老套等,都需要我們在原則上自己去領會。


怎樣避免危機


末了,我們要看怎樣避免這些危機。簡單的說,就是不要叫任何事、任何人,成了你和神之間的間隔。無論是在各召會負責的,或是爲主作工的,還是一切在事奉上有分的弟兄姊妹,都必須嚴格的學習,在一切事上和神有直接的接觸。任何事,不管多好,多屬靈,都不能插到你和神的關係中。你必須學習一直活在神面前。卽使你眼前有最好的工作和最好的召會,都不可擋住神的面。你必須學習直接摸着神,不可有一個『以撒』攔阻你愛神。不論神給了你甚麼祝福,甚麼恩賜,你都得再一次擺在祭壇上。屬靈書報可以讀,可以叫你得着寶貴的益處,但是這些還得擺在祭壇上。你還得直接親近神,直接接觸神。召會可以蒙祝福,但是這些祝福還得擺在祭壇上。我這個人還得到神面前,直接受神對付,不能停留在祝福上。工作可以開展,可以有果效,但這些果效,還得擺在死地,不能擺在我和神之間。若是一個果效,變作我和神之間的牆垣,那個果效還應當拆光,應當摔碎。避免危機的路,就是直接接觸神,活在神的面光中,摸着神的同在。


你若是能這樣單純的活在神面前,你就會看見,一切的制度、系統、組織都失去了地位。無論是甚麼制度,甚麼系統,甚麼組織,在神的面光中都不能存在。你一碰着神的面光,所有字句的道理都粉碎無蹤,所有的組織系統都不能存在。


我們這些受了神的引導,蒙了主的呼召,出來事奉祂的人,如果失去了和祂的交通,沒有活在祂的面光中,卽使不想職業化也不能不職業化。只有學習活在神的面光中,摸着神的同在,和神不斷的交通,讓神摸着你的難處,摸着你的存心,然後你纔有負擔,接受聖靈的託付,這樣纔沒有職業化的危險。你若是貪愛神的祝福,一直留在神的祝福裏,你就要看見,在你的路上,到處都是陷阱。你要避免危機,只有一條路,就是到神面前,一切讓神有主權。


求主憐憫我們,叫我們學習一直活在祂的面前,讓聖靈在我們中間有祂該有的地位。這樣,所有的危機都要消失。否則我們今天所定罪的,將來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。盼望各地聖徒都爲這事禱告,求主在前面的路途中,拯救我們脫離許多的危機,不至於失去祂的同在。


一九五六年二月講於臺北同工長老聚會原刊於一九六三年十二月『話語職事』第一百五十期